李寒冰
(雙城市電業局,黑龍江 雙城 150100)
1 管理會計應用現狀
就目前狀況看,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應用效果還不很樂觀。其主要問題在于:理論研究不夠。管理會計是一門新興科學,我國會計界對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嚴密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仍停留在簡單方法的介紹方面,忽視理論系統研究,缺乏對實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實際應用效果不太明顯;會計人員適應性差。由于基層會計人員素質較低,會計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級階段,加之企業高層管理者沒有深刻理解現代管理會計知識,使得企業開展管理會計活動受到冷漠,甚至他們對管理會計的實用性和效益性還存在疑慮。
2 推行管理會計制度,完善企業管理
管理會計是企業管理的主要組成內容,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沒有管理會計的有效運用,企業管理也將成為一紙空文。
2.1 以“目標成本”為起點和核心,深入挖潛增效。管理會計區別于傳統會計,在于管理會計既注重對成本的“數量管理”,也注重對成本發生的前因、后果追蹤分析,能夠從源頭上尋找到產生差異的數額及原因,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
2.2 全方位進行成本控制。我們應充分運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資決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會計方法,認真推行責任會計制度,將企業成本控制與責任部門有效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目的。其中,責任會計制度的最大優點,就是將企業日常工作分權管理,使高層管理人員集中精力抓長遠,各層管理人員在權限內,放開手腳搞管理,并通過績效考核,發揮激勵作用。責任會計制度建立模式沒有固定形式,各有側重,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科學地制定責任目標成本,分解成本指標。產品成本目標的確定,可以根據同行業先進水平確定,也可采取市場法來計算,即“售價-目標利潤-稅金費用”,并將產品質量、生產費用及數量、結構指標按照一般獨立生產經營企業的常用方法逐級分解。
建立責任會計賬簿,確定責任主體。為了及時、準確反映各責任單位或個別工作效率,在會計賬簿及記賬憑證上增設責任單位一欄。根據管理會計的要求,企業可以對“原輔材料”按實際采購量的目標成本記賬。而對“生產成本”、“產品成本”則按計劃(或標準)數量的目標成本進行記賬。
定期報告,兌現獎罰。管理會計報告可以設計產品成本會計、責任單位成果計算報表、責任單位收支報表、責任中心績效考評報告等專用表格,上面應記載目標數、實際數和差異數,這些報表既要與對外報表保持有機聯系和對應關系,也要滿足反映各責任單位經營管理的要求。會計人員應根據這些報表所反映的差異數,計算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及程度,做出獎罰評價意見報送單位高層主管。
3 發展與改進管理會計研究方法
目前我國會計界對實證會計方法存在不同看法。從管理會計角度看,實證研究比規范研究在解釋和預測管理會計實踐方面更具有理論價值。鑒于管理會計學屬于多學科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顯著的靈活性,實證研究在管理會計領域較有用武之地。但是,這種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為以經濟學為基礎的實證研究主要是以經濟計量學為主要技術手段,且經濟計量學方法基本上屬于“線性分析”的范疇。而實際中對一些管理會計系統變量關系的“線性假設”缺乏客觀依據。為了適應現實需要,更好地解決現代管理會計理論與實際脫節的問題,應當提倡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采用“實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實地研究”方法主張到企業組織的實地去觀察了解實際的管理系統是如何運行的、管理會計技術在實際系統中又是如何使用的。
4 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公司內部權力制衡機制,規范企業經營行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者各負其責,加強相互協調與監督;改革對企業經營者的考核機制。改善會計工作外部環境,改變目前以保值增值為主要內容的單一的評價體系,全面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考核業績時,注意以宏觀調控為主,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亂,營造寬松管理環境,使領導不至于為單純追求目標利潤而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制造虛假會計信息。
5 優化管理體制,實行會計委派制和職業化,提高會計人員地位。會計委派制是指上級主管部門或投資人(委派單位)為加強對所屬單位或被投資單位的財務管理和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資產的保值增值,而向所屬單位或投資單位委派會計人員的一種管理辦法。其特點是受派會計人員的勞動人事關系、工資獎金、福利待遇等均由委派單位負責。實行委派制,財務人員的經濟利益不受本單位領導制約,從制度上使會計人員擺脫屈從地位,為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提供有效保障。
6 優化職能部門配置,協調好各部門間關系,明確各部門間職責。例如,在工程施工企業中,管理部門應準確核定施工合同、完工進度,使得財務部門能清楚確認當期工程收入和成本;物資部門應及時提供收料、用料、庫存調撥的數據,使財務部門能及時準確的反映用料成本及庫存情況,控制好資金流和物流。如果相關部門不合作、互相拖延,必然導致會計人員無法及時準確提供財務信息,影響管理決策。
7 加強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和職業道德建設,全面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會計人員是企業會計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首先要樹立會計人員愛崗敬業精神。要求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嚴格執行國家方針政策,并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增強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他們能夠自覺維護財政法規,敢于同各種違反財政法規的行為作斗爭。其次,要虛心學習各種財會知識,規章制度,提高會計業務技能,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切實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及時、準確的提供會計信息。再次,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會計管理工作和對會計人員的培訓。以此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業務素質,使之做到顧全大局、恪盡職守、奉公守法,廉潔自律,這是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的基礎。
8 切實落實有效合理的內部會計管理制度,大力發揮內部審計作用。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完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過它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舞弊行為。
9 在內部審計方面,應首先明確其在現代企業制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規定其機構工作直接向董事會負責,保持其獨立公正、權威的地位;建立一支業務過硬、作風正派的審計隊伍;結合現代企業特點--兩權分離、權責分明、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把工作重點從審查轉移到維護以所有權為中心上來。開展經濟效益和經濟責任審計,對成本效益、投資項目、存貨資金、承包租賃等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評估審計。特別注重對事前和事中的審計,及時發現問題,提出改進,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有效。
10 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工具,全面實行電算化。通過建立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統一財務管理軟件管理系統,加強網絡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改變過去繁瑣的會計數據加工、分析基礎工作,逐步實現經濟過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集成和數據共享,在加工傳遞過程中排除人為干擾,從技術上解決會計信息不及時、不對稱和缺乏監督的問題。
[1]梁廣麗.淺析會計系統的信息化[J].時代金融,2010,(0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