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微
(黑龍江省軍川農場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黑龍江 蘿北 154244)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保險業保費收入總額平均每年增長4-5%,1998年全球保費收入總額為21550億美元,比1997年的21310億美元增長了1.1%。其中,壽險業保費收入比上年增長4.4%,達12649億美元。非壽險業保費收入則比上年減少0.8%,為8910億美元。壽險業保費收入占全球保費收入總額的比重已上升至59%。
發達國家繼續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長期以來,北美、西歐和大洋洲的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在世界保險業居于支配地位,1998年他們實現了全球保費收入總額的90.7%。目前,全球保險業明顯呈美、歐、日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國、日本兩國合在一起的保費收入超過全球保費收入總額的一半;整個歐盟的保費收入約占全球保費收入總額的三分之一,其中主要來自英、法、德三國。
新興市場加速發展,但很不平衡 近10年來,全球保險業的新興市場發展速度有所加快,但地區間很不平衡,有的地區保費收入年增長率超過20%,而有的地區則不升反降。各國保險業發展水平差距依然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增長,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整體實力、發展動力和內在活力明顯增強。2007年,我國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035.8億元,是2002年的2.3倍,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自十六大以來保持年均18.2%的增長速度;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9萬億元,是2002年的4.5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與此同時,我國保險業不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矛盾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較弱。我國保險業在社會和人民急需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等業務領域還沒有取得大的突破,在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服務“三農”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出來。二是發展粗放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我國保險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普遍存在重業務規模擴張、輕價值管理和效益增長的傾向,很多公司通過鋪設機構、跑馬圈地實現外延式、粗放型規模增長,產品服務創新不足和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費用支出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強。三是在金融競爭的基本格局中處于劣勢。當前,我國金融業改革向縱深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對金融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金融市場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險業整體規模雖然顯著擴大,但在金融資產增量中獲取的份額仍遠低于銀行業和證券業,競爭實力和業務規模相對薄弱。要從根本上逐步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充分認識國際保險業發展新趨勢,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保險業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中把握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未來。
入世后,對我國保險業既產生了積極影響,創造許多新的機遇.也有許多不利影響,帶來客觀挑戰。據中美商會提供的文件顯示:作為中美WTO協議的內容之一,中國將在未來五年內取消全部外資保險公司的地域限制,同時,未來2至3年,中國將開放主要城市,并允許外資財產險和意外險保險公司為全國的大規模風險承保。中國同意僅基于審慎原則授予營業執照,不在數量上予以限制。中國將在5年內逐步擴展外資保險機構的業務范圍至團體險、健康險和養老險。中國同意外資可在中外合資的壽險公司中擁有50%的所有權等。由于中國保險業尚處于不發達階段,隨著保險業的全面開放,中國保險市場不得不面臨著外資保險公司涌人的挑戰。第一,現有的保險市場格局勢必被打破。第二,民族保險業受到一定的沖擊。第三,保險監管不斷進行改革。外資保險公司的進人,使我國保險市場上競爭主體不斷增加,成份愈益復雜,給政府部門對保險業的監管造成一定的困難。第四,要求現行的有關保險的法律法規作出修訂并予以完善。第五,資金外流面臨潛在可能危險。第六,保險人才的流失將趨于頻繁。第七,電子商務對我國傳統保險業的挑戰。
保險業的分工更加專業化。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的全面建立和加入WTO,現代化的、完全開放的、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將逐步建立。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激烈的競爭,保險公司在有限的資源下,為了取得競爭中的最大優勢,除了保留公司中的關鍵資源和經營功能,將經營重點放在風險管理和發展決策上,而將某些其它功能如展業、定損等業務,通過發展中介組織如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行、保險代理人公司,借助外力對此類業務功能進行整合彌補,自身則專心進行險種開發,基金投資等決策規劃和保險業務的控制選擇及風險管理。
以創建核心競爭優勢為目標,通過實施后援集中、共享服務、外包等,實現保險運營模式的不斷優化。全球性金融保險集團都在世界各地擁有強大的后援服務系統,通過搭建統一、集中、高效的信息技術支持平臺,統一作業標準及服務標準,進行后援集中,建立統一的后援中心,在業務品質、成本控制、服務時效等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實施后援集中改變了服務模式,許多公司由“多站式”服務升級到“一站式”服務,并逐步向“無站式”服務過渡,提升了服務手段,大大提高了服務能力。在優化運營模式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選擇將保單數據錄入、保單打印裝訂、保單寄發等技能要求較低的非核心輔助性業務環節外包給專業服務商,以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
大力發展保險經紀公司,拓展營銷渠道
①個人代理。個人代理人素質不高,行為不規范,缺乏相應的知識,惡意招攬,保費回扣,攜款私逃等現象嚴重。個人代理是保險營銷中的重要一環,從事保險營銷的個人要具有必要的保險知識,營銷技巧,實踐能力,以及對這一行業的情感和道德品質。
②保險中介。銀行代賣保險存在很多問題,壽險代理險種較少,支付渠道單一,宣傳不充分,當銀行作為中介渠道的主要壟斷者時,傭金和手續費也會大大提高。因此發展保險經紀公司是一個趨勢,保險經紀人在保險市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英國有3200多家保險經紀公司,其保險業務收入的60%以上是通過保險經紀人取得的。保險經紀人的出現會促進我國保險市場的公平交易,被保險人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在一定條件下,可提高保險需求的數量,解決保險供需矛盾。對保險代理人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彌補我國保險中介市場的不足。
③互聯網營銷。近年來寬帶網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已為各行各業進軍電子商務奠定了物質基礎,保險業涉足電子商務也是大勢所趨。基于互聯網的保險銷售模式可以消滅中間人傭金,大大降低銷售網點的維持費用及許多其他相關開支,通過大力發展此種保險模式可以降低保險價格、刺激保險需求。此外,通過互聯網,訪問相關保險網站,客戶可以方便快速地獲得保險信息,了解保險品種,避免了個人查找保險信息的不便。
保險業的分工更加專業化。面臨順縣變得市場和激烈的競爭,保險公司在有限的資源下,為了取得競爭中的最大優勢,除了保留公司中的關鍵資源和經營功能,將經營重點放在風險管理和發展決策上,專心進行的險種開發,基金投資等決策規劃和保險業務的控制選擇及風險管理。
[1]蒲成毅.世界保險產業結構演化的特征及趨勢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2007,(07).
[2]侯剛.歐洲的銀行保險發展歷程及其啟示[J].經濟論壇,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