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逸
(江蘇省江都市職業教育集團,江蘇 江都 225200)
中國的GDP規模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這30年來發展最快、技術更新最快的專業之一,對人才也提出了相對專業化的需求。作為應用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必須能夠與時俱進,制定新的實踐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以滿足社會對于畢業生一下四個方面的能力需求:
第一作為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骨干組織成員,要能夠編寫生產工藝流程、用專業知識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組織生產公益調整、操作生產設備、配合企業質量管理部門的組織管理工作;第二作為電子信息類產品的使用、服務階段的技術人員。要能夠從事產品的技術性營銷、安裝、調試、開通并維護和進行現場運行、技術升級等服務類的工作;第三作為生產企業科研工作人員,要能夠進行電子信息類產品的系統開發工作,承擔各種電子產品的程序編寫、電子線路設計、系統的組織應用與開發等工作;第四適合研究方向發展的人才要確立研究方向,學好各種專業知識,為單位培養合格的專業研究型人才。
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要能夠適應新的經濟運行模式的要求,要具有較好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系統專業的知識結構,并有能夠將所有知識綜合應用并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1]。為了培養專業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應該滿足一下要求:
滿足教學理論基礎和專業課教學的實踐要求,讓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能夠有更深的掌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進行專業訓練,讓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建立一套能夠與學生自身發展和培養目標一致的知識技能結構體系;實踐教學過程要貼近應用和工作需求,還要讓學生能夠了解并接觸到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比如:生產工藝流程、質量體系標準等。
專業知識太抽象。數字信號處理、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等課程都是利用數學分析方法解決問題的課程就算是學得較好的學生碰到實際問題的時候也很難一下子利用這些理論的知識進行深刻的分析。
專業涉及知識面廣,相對復雜。現代科學技術離不開計算即的應用。電子信息類專業不僅要求要學好計算機等課程還要學習DSP、單片機、和編程芯片等智能芯片知識。但是目前這些課程的課時較少,且復雜程度越來越高。學生的編程能力普遍跟不上,計算機常用軟件的應用能力尚可但是專業應用能力嚴重不足。
沒有系統的課程進行專業綜合,學生對專業的組合能力較差。雖然學習了很多專業課程但是還沒有系統的課程對專業進行綜合,因此學生對專業課程的組合能力較差。雖然有一些課程的設置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總的能力還是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的;實際創新能力不足。學生到工作崗位后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不足而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是多方面綜合能力的表現[2]。學生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沒有融合其它專業知識的經驗,專業知識應用上資料搜集能力、鑒別能力較差。
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這些能力的不足,認真解決好這些問題。為以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或者進行更高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我們實踐教學的重要目標。
根據培養計劃并結合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新的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型實踐教學體系,體系應該由基礎實驗層、提高設計層和實際應用層、科技活動層四個部分構成。
這是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必修課,包括:信號與系統實驗、電子線路實驗、儀器儀表實驗、單片機實驗等等。基礎實驗是最常規的實驗,在實踐教學中基礎課必須開設實驗課[3]。其次,去掉簡單實驗抓住重點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使理論知識更加明晰,讓重點理論變得簡單易懂,幫助學生記憶在未來工作中應該注意什么,重點注意哪些,以減少學生在工作中的彎路和錯誤。
這是必修課與選秀課的相結合。包括:可編程器件的應用實驗、方針及虛擬實驗、EDA實驗等等。提高設計實驗是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系統的功能實驗,包括各類電子系統的設計、通信系統功能及系統的構成,這部分實驗主要實在校內的實驗及實訓基地來完成的,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了解電子產品設計的具體方法,并了解到計算機的輔助方法和測試設備如何進行配置了解通信、計算機設備、程控交換機、會議電視等設備結構原理。讓學生通過完整的實驗過程來了解通信設備的基本要求偶和世紀規范。
實際應用層是專門為了學生步入社會而設計的實踐環節是通過校外實訓來完成的。校外實訓是學生學習階段必須經歷和補充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很多專業知識是不止在課上講解能夠完成的,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走出校門、選擇合適的生產、運營企業進行實際的接觸。這些實踐內容主要有:電子元器件及產品成品的檢驗檢測方法、電子生產環境的檢測等等,這些都要通過在校外的實訓來接觸,可以使學生發現書本知識的局限性,知道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具體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全面了解電子信息和通信行業的特點和規律。從一個僅有書本知識的外行變為一個了解行業需求的內行。但是這部分的實踐過程質量往往是很難把握的。只要學校重視、認真抓緊并且與實習單位密切聯系和配合就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學生經過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實驗、實訓等已經有了基本的系統知識。但是要真正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還是要經過后續的錘煉階段的。當然錘煉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以專業基礎知識為主的課程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建立以基本技能和初步設計、制作能力為主的程序設計。能夠對數字電力、模擬電路、單片機等課程給出一定的設計安排。在畢業設計階段要認真做好畢業設計及其答辯工作。畢業設計能夠使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為了能夠使畢業設計工作起到真正的應有的作用我們要把握好每一個關鍵環節。對畢業設計從設計思想、設計方法、最終效果和圖紙資料等多方面進行評審。
培養應用創新型人才是對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教學實踐體系的實踐必須要有相應的實驗平臺保證,為保證應用型人才構建相應的實踐平臺系統。
總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是我們正在努力實施的工程,學生的專業興趣、認知能力、實際工作的思維方式以及創新成果正在明顯的加強。目前還有很多地方時不太理想的,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完善。所以我們要進一步調整好基礎理論的項目,讓這些實驗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要加強學生的對外交流、校外的實踐,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1]夏定元.電子信息工程實驗室建設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1):131-132.
[2]劉為,張晴.論現代電子技術實驗室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3(2):125-127.
[3]饒汕賢,賴元峰,張少雄,等.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