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 10002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城市化進程逐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但總體上看城鄉發展還處于極不協調的狀態,金融資源配置失調問題加劇了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協調,為統籌城鄉和諧發展,必須加強農村金融機構建設,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為農村經濟發展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本文就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闡述,指出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缺陷,并就如何加強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對提高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有所幫助。
目前在我國從事農村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僅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四家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在種類上明顯較少。此外銀監會調查表明截止09年6月份,我國有近3000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網點,同時還有8000多個鄉鎮僅擁有一個金融機構網點,由此可見金融機構在農村發展嚴重滯后,農村金融機構的覆蓋率極低。在偏遠的西部地區,農民為領取政府發放的惠農補助資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經過長途跋涉,才能夠享受到金融機構提供的基本服務,農村金融機構的欠缺與分布不均等問題,已經嚴重限制了農民金融服務權利的行使,同時對我國便農、惠農政策的貫徹產生了不利影響,并充分體現了我國金融機構發展不夠健全,急需針對農村金融機構加強建設。
究其原因造成農村金融機構發展現狀的具體原因主要在于鄉鎮地區尤其是邊緣地區,經濟發展相對遲緩,交通閉塞,農民主要以從事農業生產最為主要的經濟來源,農村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絕大多數農民沒有貸款需求,農村金融機構缺乏服務對象,業務無法正常開展,經營處于虧損狀態,受此影響導致了金融機構不愿進駐農村,于是乎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相關調查顯示,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村提供的貸款金額與農民存儲的金額存在較高的存貸差距,通過分析發現導致農村金融機構存貸金額存在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在于農村企業多以私營為主,并且主要從事種植業與養殖業,受自然因素的影響,經營風險較高,不具備對金融機構足夠的吸引力,同時在利益的驅使下,農村金融機構所吸收的資金通過其它渠道被轉移到城市。此外受國家對農村信貸封頂政策的影響,農村金融機構在信貸資金供給力度明顯不足。農村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無形中進一步拉大了城鄉發展差距。
與金融機構對城市發展所提供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內容來看,金融機構針對農村用戶所提供的金融產品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種類上都明顯不足。目前金融機構對農村所提供的金融產品僅為存貸款與匯兌。金融機構與農村用戶之間的業務往來僅限于現金方式的交流,信用卡與票據業務在農村無法開展,網上銀行、網上理財等業務內容在農村更是無法進行。
受不同地區農村發展程度的不同,部分地區發展速度較快,農民對金融機構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停留于最基本的服務內容,從傳統的存儲、兌換、結算業務拓展到金融理財、進行消費性貸款等新興金融需求上來。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仍然需要小額信用貸款幫助其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希望金融機構能夠簡化服務手續,提供便捷的服務。針對農民對金融服務內容的不同需求,金融既有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努力為農民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最大限度的滿足農民的需求。要實現這一目標,農村金融機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我國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主要由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業發展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組成,從信貸支持看基本上是由農村信用社獨占農村金融市場,這種金融體系雖然能夠短時期內滿足農村、農業的發展需要,但長期來看,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一家獨大將造成以下不良影響:一是,信貸缺位,農村發展受阻。容易使金融機構在觀念上將貸款視作一種權力而非產品,進而導致其缺乏市場營銷意識,創新沖動受到抑制,產品更新意識淡薄,行業競爭力低下。二是,壟斷產品定價,損害農民利益。壟斷使得農村信用社在放貸時多將貸款利率一浮到頂,而忽略客戶的自身條件,擅自抬高貸款利率在一些信用社也已經屢見不鮮,這種現象存在的基礎就是壟斷者借助壟斷地位制定壟斷價格從面獲取高額利潤。長此以往將損害農民利益,不利于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三是,造成金融機構服務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不高。壟斷使得信用社在人事制度上多實行落后的用工體制如內部頂招和“大鍋飯”分配制度,進而導致其員工缺少進取精神、責任意識和競爭意識不強、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
加強農村金融機構建設要積極建立與農村信貸需求相適應的多層次金融體系,形成以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為基礎、農村合作金融和地方金融為主體、民間金融為補充的農村金融體系。加強不同金融組織之間的分工合作,通過能力與業務的相彌補來更好的服務農村經濟。
積極在農村發展如銀行卡、商業票據、投資理財等新業務,針對農村所需開發金融產品,重視農戶的消費性信貸需求,積極探索農戶消費性貸款的發放方式,在此基礎上努力增加消費貸款種類和擴大放貸范圍。
要進一步出臺更多優惠政策以激勵農村金融機構加大農村信貸投放,同時有計劃、逐步地開放農村信貸利率管制,差異化利率能夠真實反映農村信貸資金的稀缺程度,也有利于資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動。考慮到涉農貸款的特殊性,可以對金融機構發放的涉農貸款予以政策照顧。
建立農業保險與農村信貸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擴大保險覆蓋范圍,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開發適合農村需求的各類保險產品如洪水、干旱等專項險種。設立全國范圍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網絡和農業保險基金,采取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有利措施,支持專業性、商業性保險機構在農村的發展,鼓勵各類商業性保險公司為農業保險提供再保險支持。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機構,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發展水平,努力提高服務質量,逐步向城市金融服務機構發展水平靠攏,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跟多的金融支持與保障,為促進城鄉和諧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1]劉士謙.供給視角下的農村消費信貸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02).
[2]楊家才.農村金融要解決能設點、愿放貸、靠誰補三大問題[J].農村經營管理,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