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925)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迅速擴張之后,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深化教學改革,辦出高職特色,但對于高職院校,并不是所有專業都適合進行校企合作,由于會計專業的特殊性,很難找到合適的校企合作單位。因此,探索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建立符合高職會計專業培養目標特色的,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會計職業所需知識和技能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已成為高職會計專業的當務之急和核心任務。
會計專業是一個成熟的管理類專業,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量較大,但是目前我國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較多。主要表現為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人才培養目標缺乏個性,人才培養計劃與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失衡,會計教材理論性強、規范、抽象,缺乏應用案例,會計教學內容理論化等等。
會計學科是應用型學科,實踐性很強。但在我國目前的會計教育中,實踐教學普遍重視不夠,大多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性教學仍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上,在實踐教學安排上缺乏整體考慮。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統一符合會計實踐教學的課程標準,課程之間存在重復現象,與會計專業培養目標及市場需求不相符,對有些必需的教學實踐內容重視不夠,這些均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高校會計理論教學已經形成較為統一、完整、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但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在制定教學計劃時,將實驗教學納入到了理論教學體系之中,不僅開設實驗的課程較少,課時也嚴重不足,很少開展財務管理、審計、財務分析實驗教學,會計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沒有做到相輔相成。另外,會計實驗教學中會計信息化實驗比重偏小,基本上僅有一門電算化會計實驗,且實驗內容也僅僅是通用財務軟件的操作練習,沒有與各門會計專業課程有機結合起來。這種片面、落后的實驗教學狀況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需要,非常不利于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培養。
從目前出版的會計實訓教材來看,存在以下問題:(1)實訓內容陳舊,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內容往往不是過于簡單就是過于復雜,很難找到難易適中的會計模擬教材;(2)選擇的業務類型單一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企業會計核算遇到的各種繁雜的經濟問題;(3)普遍存在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視會計監督的問題。這就使得現行的實驗教學只能訓練學生填制憑證、登記賬簿及編制會計報表基本業務操作技能,對財務報表分析、成本預測、決策、審計等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實驗內容、綜合型實驗項目基本上無法開展。
教師是高校教育事業的基礎和主力,實踐教學的好壞與教師的經驗和能力密切相關。作為會計實踐指導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會計理論知識,而且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會計專業教師,絕大部分是直接由高校的畢業生直接走向各類學校從事教學工作,雖然具有較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但會計實踐能力相對匱乏;其次,師資年齡結構不盡合理,缺乏有實際工作經驗的老教師。實踐教師隊伍的現狀,使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構建“三個一體化”教學體系,即“教學、實驗、實訓”一體化。“知識傳授、模擬操作、網絡教學”一體化和“實習、實訓、就業”一體化。建立一個分層次遞進式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首先是通過新生入學教育使學生對會計業務及其工作環境由一個感性認識,為理論學習奠定基礎。其次在授課過程中,針對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單獨進行的模塊實驗,使學生充分理解會計的相關概念、原理、方法及準則。最后,在其理論教學結束后用1周的時間集中進行課程實驗。培養學生運用該門課程系統的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對專業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另外,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選取教學內容,改革實踐教學體系。
實訓教材是實踐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高專會計實踐教材的編寫必須體現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研究成果,并能將理性認識和感性認識進行有機結合。為此,高職院校可根據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結合新《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遵循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針對性、適時性、有效性原則,與企業合作編寫融會計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為一體的實訓教材。
實驗教學是一項有特殊要求的綜合性教學工作,建立一支精通會計理論并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高校應該采取采取“外引”兼“內培”的方式,結合教學進行教師培訓。為會計專業教師和實驗指導老師提供充分接觸會計實務的機會,不定期地選派教師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鍛煉實務操作能力,讓教師走進企業,不斷汲取新知識,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另外,聘請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中經驗豐富的會計師擔任會計模擬實驗的指導老師,以提高會計實驗教學的質量。
強化“任務驅動”,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現場模擬與實際操作為載體、在實際訓練中進行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方法、技巧。探討“教、學、做”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融“教、學、做”于一體,實現實踐教學形式的根本性轉變。
教師在課堂上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緊密結合理論知識,將會計技能傳授給學生。它可以融合在日常上課之中,采用老師講學生練的傳統實驗方法,或者以案例式、習題解答的方式來完成實驗教學。課內分散實訓要求前后連貫,密切結合理論教學內容和進度全面系統地安排。
在專業課程開完之后針對該門課程進行階段性的綜合實訓,可以采用“情景仿真型”實驗方式。實驗過程中集角色扮演與崗位體驗于一身,按會計職責崗位分組,將參加實驗的學生分為出納、制單、審核、記賬、成本核算、主管等多個組,分工協作。而且綜合性實驗的內容要包括集團公司的報表合并、銀行操作、納稅調整等復雜會計業務,使得學生在流程式的實習過程中做到各司其職,互有聯系、協作,并且定期進行輪崗,讓學生輪流交換模仿每個角色。這樣,實驗完成后,學生既熟悉了每一個會計崗位的不同職責與業務,又掌握了經濟活動過程中的會計業務流程,積累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經驗。
綜上所述,實踐性教學必須注重職業性和開放性,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與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和職業崗位需求緊密結合,選擇與企業合作編寫教材,以充實和完善職業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組織上,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為依據,“教、學、做”相結合,建立實訓基地、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積極拓展實訓形式并完善考核方式。
[1]張義平.基于現代工業技術發展的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
[2]劉蓉暉.關于高校會計實踐教學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8(7)中.
[3]江蘭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設計[J].會計之友,2009(7)上.
[4]王曉霜.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2月第23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