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彪
(開遠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隊,云南 開遠 661600)
1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的50%以上,小型水利工程90%建于農村,是為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服務的,因此加強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礎、重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同時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
1)水利工程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的發展,首先指的是以糧食生產為中心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為農村水利重要內容的灌溉排水事業的發展。這是因為我國人多地少,水資源短缺,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水旱災害頻繁,這些基本國情決定了灌溉排水對于我國農業生產的特殊意義。"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是對水與農業關系形象和真實的表述。目前,我國灌溉、排水有保障的耕地,以占全國43%的份額,生產了全國70%的糧食、80%的商品糧、90%以上的經濟作物,說明了灌溉排水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占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村水利的設施將近一半是小型水利工程,因此作用決不可低估。
2)小型農村水利工程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重要條件,是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建設和改善與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通過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改善灌、排設施是確保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條件。
3)小型農村水利工程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自然基礎。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惡化。因此,要實現村容整潔,為村民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就必須在一個流域、一個區域甚至更大的范圍內,統籌考慮水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草原退化與沙化等一系列問題的防治措施。實施水土保持、牧區水利、小水電代燃料、水污染防治等水利、水電和水環境工程,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正是小型水利工程的重點內容和重大使命。
2國家對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規定
2、1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分工負責。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由項目法人(建設單位)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部門監督。項目法人對工程質量負全面責任,監理、設計、施工單位按照合同及有關規定對各自承擔的工作負責,質量監督機構履行政府部門監督職能。
2、2注重科技進步和質量管理。有關工程建設的單位都要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采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施工工藝,依靠科技進步和加強管理,努力創建優質工程。
2、3工程建設實行招投標制。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屬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規定"進行公開招投標;地方小型農村水利工程,也逐步參照執行。
3小型農村水利工程常見的問題。縣以及縣區以下水利部門是實施小型水利工程的主體,肩負的任務既虛又實,常見存在的問題有:
3、1技術力量單薄,業務水平偏低。小型農村水利工程設計或監理工作多由縣級以上相應單位負責,農村基層水利人員從思想上有靠山并產生了惰性,致使整體技術水平徘徊不前,有的還出現下降趨勢。另一方面,農村基層水利技術人員從事上傳下達等事物性工作較多,沒有或很少有時間進行深造,技術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層次的實踐經驗,難于承擔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3、2技術資質不具備多種職能融一身。設計單位按其資質等級及業務范圍承擔勘測設計任務,監理單位依照核定的業務范圍承擔相應的監理任務??h以下水利部門管理范圍窄、級別低、直接面向農村,其職能不單純是行政管理,技術服務也是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兼有設計、監理、施工、政府監督等多種職能,但一般不具備相應資質。
3、3設計施工不規范因陋就簡意識濃。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立項很少組織可行性論證,工程建設常常不合理或不規范。國家或水利部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規范,但很多農村水利基層單位和個人并沒有掌握并付諸實施。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辦公助為主,建設資金較為緊張,存在能省則省、因陋就簡的意識。
農村基層水利技術人員由于缺乏足夠的建筑學知識和藝術訓練,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藝術和美觀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給人們的印象是粗老本重。
3、4監控措施不完善檢測手段太落后。對農村小型工程施工質量的監控多停留在目測上,憑直觀印象下結論,很少有先進的監測設備、儀器,更缺乏監測人才,在實施質量監控活動時沒有強有力的說服力。多數農村基層水利部門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也沒有行之有效的質量監控措施,有的甚至從思想意識上就根本沒有這根弦,因而出現工程質量問題也就在所難免了。
4對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議。鑒于農村基層水利部門的現狀,短期內在縣內全面成立具有法人資格的水利施工、水利監理單位也有難度,但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是大勢所趨,不能含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參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全程質量監控工作。對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管理有如下幾點建議:
4、1要開發人力資源培養行家里手。高度重視基層水利行業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人才去深造,以適應崗位需要和市場需求;鼓勵職工在職學習,不斷提高整體素質,使基層水利人力資源切實得到保值和增值。
對現有水利技術人員進行適當分工,明確每個人的業務主攻方向,盡早造就農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水文地質及地下水、水行政執法、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承擔起相應的工作。同時,加強對鄉鎮水利技術人員的培訓,并向其做好技術交底工作,使他們也能獨當一面。
4、2加強質量教育建立保證體系。"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要加強對全體水利職工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知識的培訓,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的激勵機制,積極開展群眾性質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國家興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組織專家審查論證,在小型工程實施前也應組織專家進行技術方案討論,及時彌補設計中的不足,將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
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質量管理決不能因小而不為。如果因陋就簡,雖然一次投入較少,但將來的運行費用高,使用壽命短,結果并不節省投資,反而有可能勞民傷財。縣級水利部門需要綜合監督、設計、監理、施工等多種職能,參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自己的質量保證體系。工程設計要符合國家及水利行業有關工程建設法規、工程勘測設計規程、技術標準的要求,加強設計過程質量控制,健全設計文件的審核、會簽、批準制度。在工程施工時,做好"三控制"、"兩管理"、"一協調"工作,用經濟手段制約參建各方,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優質的目的。
4、3改進監控方法提高檢測水平。為了提高質量檢測水平,需購置必要的檢驗、測試儀器和設備,對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質量進行全面檢查或抽樣檢查。通過實測、實量、實敲、實彈等手段,獲得準確、客觀、公正的監控數據。該好就好,該孬就孬,增加質量監控的說服力和威懾力,減少或避免工程質量評價中的錯誤、糾紛和矛盾,減少"人情工程"、"關系工程"的弊端。首先,嚴把原材料、設備的進貨關。批量購置的原材料、設備等,要根據國家、部頒技術標準先檢測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強施工質量監測。對重點工序和部位,設置質量監控重點;對關鍵工序實施旁站監理,嚴格監控施工質量;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
4、4注重美學研究營造景觀工程。水利工程與其它建筑工程一樣,要注重美學研究與景觀設計,這將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人類已經從原始水利階段、工程經濟水利階段進入生態經濟水利階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設必須與維護生態和保護環境相協調。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各種建筑越來越多地開始注意視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應該例外,其外表形態應成為人類美學的載體。
4、5進行科學管理確保持續利用。要把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為一門科學來對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轉重建輕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資產要及時移交給運行單位和個人,采取專業管護、拍賣經營、個人承包等形式,向他們頒發產權或使用權證書,以便形成切實有效、適合當地社會情況和不同工程類型的運行管護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進入良性運行軌道。
4、6政府加強管理,避免出現管理漏洞。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對小型水利工程不能放松管理,不但要加強新建工程的質量管理,還要加強對已建工程的管理。已建工程很多都是文革前或文革中興建的,工程老化、年久失修,所以管理工作一定要加強,不能削弱。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政府"統"的功能。農村費改稅后,取消了勞動積累工,大規模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搞不起來。積累工取消后,小型水庫上土、中小河流治理、小流域治理等一些較大規模的農村水利基本建設無法開展。造成了很多小型水庫病情、險情嚴重,中小河流兌地嚴重,荒山、荒坡水土流失嚴重。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和動員群眾通過"一事一議"抓好秋后特別是冬季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破除"貓冬"思想,克服畏難情緒,加大組織協調和統籌調度的工作力度,搞好抗旱打井、設備檢修、農村飲水工程配套、灌澇區清淤、采石備料等冬季施工準備。
二是要進一步加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認真研究稅費改革后的扶持政策,捆綁使用各級財政資金,切實加大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在資金上向水利傾斜,為農業生產創造條件。積極爭取在鄉村公益事業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各級金融機構也要按國家信貸政策,組織信貸資金支持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好水利建設基金,水資源費等水利規費,搞好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安排支農資金、小農水、農業綜合開發、商品糧基地建設資金,重點向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傾斜。
三是要調整目標任務。根據注重實際效益,解決主要矛盾的原則,調整確定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和組織形式。把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從過去注重規模轉變為注重效益質量;把注重新建轉變為注重配套改造;把注重開源轉變為注重節流;把抓組織發動轉變為注重政策引導;在建設的投入產出比上做文章,優化配置,促進可持續發展。通過政府推動,利益驅動,典型調動,規劃治理一批群眾愿意投資的項目,實行"抓大放小",重點抓好骨干工程,放開小型工程,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建設,積極鼓勵農民利用"一事一議"的形式,按照農村稅費改革的有關規定,開展本村范圍內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四是必須注重效益。加強政府對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的有機結合。注重可持續發展原則,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杜絕只開發不保護或者進行掠奪式開發的現象,為子孫后代負責。必須堅持全面規劃,科學管理,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督,統一驗收,統一招業主。
結束語
縣(區)以下(簡稱基層)水利主管部門組織建設的工程多以小型為主,參與建設的各方資質較低或根本無資質,許多工程由村或農民自營,工程質量管理常常不被重視或忽視,做法欠妥。雖然這類工程單項規模小,但總體數量多,我們也不可忽視其質量。只有按市場經濟規律運作,依法規范管理,注重實效,才能使水利建設實現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