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女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我院服裝營銷與表演專業將校企合作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圍繞高素質技能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強化培養過程的實踐性、職業性開展教學改革。并在原來"2+1"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用人的需要推出"332"人才培養模式,特別是在校企合作和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積極的研究與實踐,并初見成效。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背景:我院服裝營銷與表演專業主要面向服裝終端店長、服裝陳列師等崗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在與達利(中國)有限公司的合作過程中,達利公司曾提出三個標準,一是熟練掌握崗位技術,畢業后能直接勝任工作;二是要了解社會;三是最重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道德標準。為了適應企業對學生的要求,服裝營銷與表演專業在原先推行的"2+1"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根據企業用人的需要,推出了"332"人才培養模式。
2校企合作"332"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我院明確了自身的教育功能,培養的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確立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文化育人"的辦學思路,提出了"重構課堂、聯通崗位、雙師共育、校企聯動"的教學改革思路和"首崗適應、多崗遷移、可持續發展"的人才規格要求。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以專業能力為先的"首崗能力",還要培養學生以方法能力為先的"遷移能力",更要培養學生以社會能力為先的"發展能力"。
服裝營銷與表演專業推出的"332"人才培養模式,正是了適應企業的用人要求和學院的教學改革思路。通過學院與企業之間在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方面的協調,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培養過程注重學生良好職業素養的養成,使學生在實踐操作水平、工作能力和適應能力上得到很好鍛煉,并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2.1 校企合作"332"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332"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原先推行的"2+1"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用人的實際情況而推出的。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揮各自特長,克服由學校單一培養所帶來的許多不足,如: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脫節、學生實踐能力不強、職業素養不高等缺陷,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332"人才培養模式在具體時間安排上,就是把學生原來在校學習的2年,企業實踐一年的培養模式,做了以下的調整:第一個學期分成兩個階段進行,一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階段,二企業認知階段(6周);第二學期: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第三學期分成兩段進行:一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階段,二企業實習階段(4周);第四學期: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第五學期:畢業設計(含企業實習);第六學期:頂崗實習(16周)。并利用暑假期間安排了6周的企業實習,通過強化實習和頂崗實習過程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2.2 校企合作"332"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優點
(1)教育目標明確,學校根據企業需求來設計教學和實訓內容,崗位針對性強,學生通過在校期間不少于8個月的企業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實踐,順利達到學校畢業和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基本能夠達到直接就業,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2)為校企共同體的建設找到了新的途徑,增強相互了解,有利于校企之間的進一步合作與交流,并達到校企共贏的目的。
(3)由于是為企業培養自己的員工,有利于合作企業關注學校人才培養過程和質量,提高企業參與學校合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能更好的推進專業和課程建設。
(4)有利于推進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
(5)達到"校企的共融,專業的共建,人才的共育"的目的。
3 服裝營銷與表演專業校企合作"332"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達利(中國)有限公司是國內知名的女裝生產企業,公司現下設八家分公司,主要有真絲綢印染、梭織服裝制作和針織服裝制作叁大生產基地。公司2004年、2005、2006年生產的絲綢女裝出口在全國服裝企業排名第一,其自有品牌AUGUST SILK是中國在全球銷量最大的絲綢女裝品牌。達利公司要提升內銷品牌、決戰終端,擴大內需,計劃在 3年時間里開1000家專營店,需要大量的導購、終端店長。
為滿足公司內銷品牌的發展和對人力資源后備力量的需求,使培養的學生在專業知識、操作技能等方面滿足企業發展對員工的要求,縮短學生的崗位適應期。2009年我院與達利(中國)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332"服裝終端銷售人才培養,學校和企業發揮各自優勢,明確雙方工作職責,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制定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并按計劃進行了良好的運行。
3.1 服裝營銷與表演專業"332"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特點
(1)基礎和專業知識注重實用性。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學生今后工作及其進一步發展對專業知識的要求,確定相應的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程,注重知識的實用性。
(2)實踐模塊注重實效性。從服裝終端銷售的實際要求和企業的用人標準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實訓內容和模式,并有詳細的實訓要求和實訓內容,具有顯著的實效性。通過企業認知實習,幫助學生熟悉企業的操作流程,感受企業文化,了解服裝的工藝流程,企業的生產流程等,使學生積累一定的生產操作實踐經驗。通過企業實習和頂崗實習,幫助學生了解服裝專賣店的運作流程和管理要求,掌握服裝銷售技巧、服裝陳列技巧,提升管理能力,為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3)教學內容體現前瞻性。圍繞達利(中國)有限公司建設世界一流女裝企業的戰略目標,按照一流企業、一流人才的要求,在對學生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培養要求等方面要有前瞻性,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現有資源,積極開發前瞻性課程。
3.2 服裝營銷與表演專業"332"人才培養模式實習實訓模塊設計與安排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充分體現校企合作"332"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實現學生畢業時達利(中國)有限公司的用人要求,學生在企業實習的實習內容安排與考核至關重要。為此,實踐中我們設計出4個實習模塊,即企業認知實習模塊(6周)、企業實習模塊(4周)、頂崗實習模塊(16周)和暑期企業實習模塊(6周),每一模塊有明確的實訓目的和要求,并采用不同的實訓考核方式。
(1)企業認知實習模塊:了解公司文化、公司概況、薪酬福利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職增強學生對公司的認同感。掌握縫紉基礎工藝,了解服裝檢驗的要求和標準,打好服裝縫制、檢驗基礎。
(2)企業實習模塊:了解服裝專賣店的管理要求,了解每個工作崗位的職能和相互關系,了解導購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內容,了解服裝陳列的重要性等,掌握服裝銷售技巧。
(3)頂崗實習模塊:能勝任導購的工作,熟悉導購的工作流程,熟悉店鋪管理和考核制度,并能承擔店長助理的相關工作。
(4)暑期企業實習模塊:了解導購的工作要求、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協助店員做好做好銷售工作。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按照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學校給每個學生建立學生企業實習手冊,企業也會給每個學生建立實習考核檔案,考核過程不但重視學生的技能考試成績,而且重視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行為表現,并按權重各50%記入實習總評成績。
[1]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07).
[2]校企合作 化工專業"2+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寧波教育局2008(01).
[3]燕艷、余彥蓉.基于工學結合的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重慶電子工程學院學報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