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正在日益發酵和加深之中。我悲觀地認為,本息總額接近2.5萬億的歐債問題要比美債問題嚴峻得多,并已經具有系統性風險的味道。
目前,歐洲正在歐債的壓力前面臨抉擇:究竟是要在貨幣聯盟之后,付出更大的代價推動財稅政策統一,甚至締造歐洲經濟政府并發行歐盟債權;還是各國不愿意繼續支付代價,歐元區最終被迫縮小甚至走向分崩離析?
歐洲有其差異化的文化傳統。深受債務困擾的大多為拉丁文化區。拉丁文化富于想象力,往往在文化藝術方面瑰麗異常,但是在遵守紀律、勤勉盡職上則有所欠缺。德奧以及北歐則不然,法度森嚴、秩序嚴謹、民眾勤奮。這種文化差異,使得德國民眾,在每周工作時間更長、薪酬更平凡、退休年齡更老、社會福利更平庸的大背景下,很難投票贊成政府對歐洲財政融合支出大代價。意大利人可以維持其非常隨意的貨幣政策,希臘人也可以繼續要求50歲退休在海邊曬太陽,法國人可以興致勃勃地隨時罷工,但以勤養懶從來沒有合理性。這一點,不會因為德國政府的人員更替而有逆轉。
兩德合并的經歷,也使德國對救助歐債危機心存忌憚。西德和東德合并前,東德的人口只有西德的約1/3,但國土面積則是西德的兩倍。東西德合并使得德國付出了整整十年的代價進行區域整合,歷經艱辛曲折。
此外,德國馬克通過以前的歐洲匯率聯動機制和現在的歐元,巧妙地化解了升值壓力。對比瑞士法郎對美元的持續升值,我們大致可以估計,如果不是歐元替代了馬克,馬克很有可能在過去8年對美元至少升值50%。廣闊的制造業發展空間、質優價廉的德國工人、穩定且沒有明顯升值的歐元,使得德國成為在東亞和中東資源國之外,屈指可數的具有持續國際收支順差和強勁經濟增長的國家。如果為解決歐債危機,歐元區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編者注)的基礎之上,再推動財稅融合和區域整合計劃,那么德法勢必背負長期而巨大的財務包袱。法國政治意愿有余而經濟能力匱乏,德國則經濟能力尚好但政治意愿淡薄,這是德法在未來三五年很難對歐洲經濟政府和歐洲債券有實質性推動的最大制約。
自歐元面世以來,不斷有美國經濟學家對由政治意愿推動的貨幣聯盟表示懷疑。美元對于美國政府是一種公共產品,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間在憲法、貨幣金融、稅收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都是統一的,聯邦對區域整合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歐元對于歐元區各國政府,是一種“準公共產品”,或者說“俱樂部”產品,初創成員總是要為“俱樂部”貢獻最大義務。而歐元區17國過快的擴張進程導致成員間凝聚力下降?!熬銟凡俊钡那熬埃词亲畈畛蓡T退出,“俱樂部”得以整飭維持;要么是最好成員退出,“俱樂部”逐漸走向崩潰。在歐洲匯率聯動機制下,邊緣歐洲的成員國由于無力維持本幣的匯率目標區域,面臨被迫退出。而在目前的歐元機制下,邊緣歐洲不情愿退出,因為退出可能意味著“經濟自殺”。
目前看來,歐債有兩種可能的解決方式。一種是建立歐洲政府,由其對各成員國占據GDP60%以內的主權債負責;另一種是最差者率先出局,歐元區成為區域整合代價更小、國際地位也更低的微縮版歐元區。
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核心歐洲付出政治和經濟代價。德國以及北歐如果選擇偏安一隅,缺乏為歐元區舍棄子社利益的決斷勇氣,歐債就會因缺乏堅定的、有步驟的政治解決意愿而逐步走向深淵。歐洲如果放任歐債危機的繼續發酵、積累和放大,歐洲將面臨政治困境,其中核心歐洲可能右傾化,政府政策更有利于白人和單一價值觀;邊緣歐洲可能左傾化,政府政策更有利于移
民和多元價值觀。若此,則歐洲沉淪的陰影也就更濃重。
?。ㄗ髡呦当本煼洞髮W金融研究中心教授,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