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采訪宏碁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艾仁思的前一天,聯想平板電腦曝出了千元“破冰價”。
如此激進的千元普及風暴,忽然將國內平板電腦競爭格局,推向與傳統PC類似的“紅海”之爭。
“宏碁追求可持續的利潤增長,我們不會跟進如此低價策略,”艾仁思肯定的告訴《英才》記者。
當然,聯想中國區總經理陳旭東的邏輯是,千元樂Pad并不是賠本賺吆喝,在降價之前進行過充分調研,而掀起普及風暴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快速切入市場并搶占一定的市場份額。
似乎,對于新的移動互聯網戰場,聯想繼續在沿用規模化戰術;而宏碁,對于平板電腦,反而顯得比較保守。
“一開始,我們對平板市場的預估,就沒有像其他廠商那么樂觀”,艾仁思稱。
不盲從“蘋果模式”
其實,今年以來,宏碁在全球市場的業績表現并非盡如人意。10月21日,宏碁發布的第三季度未審計財報顯示,單季凈虧損11億元新臺幣(約合3637萬美元),在第二季度,更是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單季虧損,達67.9億元新臺幣(約合2.241億美元)。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在8月底的電話會議上,便對投資人說抱歉,并預測今年全年“要賺錢幾乎不可能”。
歐洲經濟停滯不前、對PC的購買力下降,PC庫存壓力將一向強悍的宏碁歐洲市場拖入險境,當然,更多數投資分析師還是認為,蘋果ipad的暢銷才是拖累財報、遏制PC銷售和利潤的最大殺手。
對應的,聯想從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腦,從柳傳志到楊元慶,都不止一次的叫板蘋果。反而,過去一向好斗的宏碁,卻顯得非常謹慎。
“真正能夠賺到錢的,并不是平板電腦,對蘋果而言,品牌和業務模式才是關鍵。對于其他廠商而言,能否成功拷貝這種品牌價值和業務模式?至少我個人并不這么認為”,艾仁思稱,現在很多中國P C廠商對于平板電腦,并不是高利潤率的玩法。
正如凡事都有其兩面性一樣,最優秀的蘋果模式,目前,也受到一部分海外分析師的質疑,蘋果歷來擁有的特色在于,每年只推出一到兩款新品,就足以能夠產生轟動效應,但是,它的產品線非常單一,能否在“后喬布斯時代”保證每新推一款產品都能續作連紅,似乎也是一件“高風險”的事。
持有同樣觀點的艾仁思寧可只將宏碁視為一家“PC制造商”,而通過自身的比較優勢來發揮專長。
相比之下,宏碁、惠普和戴爾,擁有從臺式機、顯示器到筆記本和服務器的產品線,也正在通過多樣性來抗風險。
但尷尬的是,蘋果iphone和ipad創造的高份額和高利潤似乎讓其他PC廠商望塵莫及,惠普已經無法忍受PC的低利潤,正在考慮將其剝離,戴爾重心正在轉向IT服務,傳統PC廠商如果不放棄PC,又如何向移動互聯完美過渡呢?
在“彷徨”中轉型
正如誰也不會懷疑移動互聯的浪潮正在沖擊傳統IT業的每一個角落一樣,各大P C廠商都面臨挑戰。
8月底時,王振堂稱平板電腦熱已經開始降溫。一些贊同的P C廠商認為,平板電腦主要用于娛樂,和主要用于工作和學習的筆記本有所不同,一旦平板電腦市場飽和,消費者更新換代的積極性要低于筆記本,所以平板電腦銷量在達到一定水準后就會停滯不前。
從9月全球PC巨頭的動作來看,在英特爾的支持下,一種更輕薄的Ultrabook筆記本機型(簡稱“超極本”),正在被演進成為轉移ipad視線的新武器。9月,宏碁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了超極本。艾仁思稱,上任兩年來一直希望向中國用戶傳遞:Acer不僅僅是一個PC制造商,而且是有品牌附加值的技術標桿。
不過,為了應對轉型期,宏碁準備了一套組合拳。今年,宏碁單獨成立了觸控事業部并在重慶設立宏碁智能終端全球研發中心,專注于智能手機和云計算業務,并聘請前中國惠普副總裁陳國維加盟助陣。
值得注意的是,7月22日,宏碁還宣布以3.2億美元收購美國云計算公司iGware,以儲備明年的“宏碁云端服務”。
不過,智能手機畢竟是一款通信設備,目前該領域的翹楚仍舊是三星、摩托羅拉和H T C,對于有著天生軟肋的P C廠商而言,如何圈定轉型期的市場非常關鍵,對比看,聯想選擇了“大本營”中國,而宏碁則選擇了“優勢地帶”泛歐市場。
“我們會在泛歐選擇3-4個市場,與當地運營商合作,學習一些經驗之后再在不同地區復制,這和過去全面鋪開的做法不同,事實也證明,過去的做法并不成功”,艾仁思對《英才》記者直言,對智能手機,中國市場不是首選。
深度整合方正PC
如果說對于移動互聯市場,更像是投石問路,那么,對于PC業的根基便仍在于規模化。業界普遍說法是,如果不能進入全球PC排名前五位,將與盈利“無緣”。
為此,聯想與宏碁都多次經歷PC整合浪潮的洗禮。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