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的一則消息再次置中國青年汽車集團(簡稱青年汽車,以商用車制造為主)董事局主席龐青年于尷尬境地。據瑞典報紙Dagens Nyheter報道,薩博重組人希望吉利(00175. H K )能介入尚未定局的薩博重組案。
在生死線徘徊了近半年后,瑞典哥德堡法院以薩博“存在重組成功的條件”為由裁定薩博可免于破產清算。青年汽車的存在被外界認為是薩博暫時轉危為安的重要構成因素:龐青年6月就打算出資1.36億歐元聯合龐大集團(601258. S H)控股薩博母公司瑞典汽車公司,并隨后支付了1500萬歐元購車款,9月12日又出面擔保了一筆7000萬歐元的過渡性融資。
這不是瑞典人第一次“背叛”拯救者龐青年。
2011年初至4月30日,青年汽車與薩博洽談多次,并簽下一份據說達到MOU(諒解備忘錄)級別的意向書。但2011年5月3日,與薩博簽署戰略框架協議的是華泰汽車。5月12日,華泰離開薩博,當天坐在薩博控制人穆勒談判桌前的中國身影,是龐大董事長龐慶華。資料顯示,薩博與華泰、龐大接觸均不到5天即簽約,而青年汽車則是半年以上。
為何有人熱心追求,卻屢遭“背叛”?業內人士認為,是因為中國車市超常規擴張期間,青年汽車這類邊緣車企(還有浙江永源汽車有限公司、中興汽車、遼寧曙光汽車集團……)未能證明己身實力(龐青年認為他在打基礎)。它們至今仍遠離車企規模經濟的臨界點——青年汽車2010年銷量是3萬輛。
而現在車市已經不再井噴。2011年前8個月,中國汽車銷量增速同比回落35.67個百分點(中汽協數據),這似乎是微幅增長時代來臨的起點——中國政府“十二五”期間的GDP目標增速僅為7%—7.5%。過去“沒有真正實現向上發展的部分本土車企”前路堪虞,汽車業專家賈新光對《英才》記者說:“年銷量兩三萬的邊緣化車企有可能就此出局。”
提升自身產業地位的多種途徑中,出海算是捷徑。龐青年就試圖給青年汽車注入名為薩博的“高質量”血統。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龐表示:“青年汽車的目標是100層高樓,而薩博的所有車型都是五星,研發能力強,是一個高質量的品牌?!?br/> 這個力圖改變過往尷尬記錄的舉動已經打破了青年汽車既有的乘用車規劃。龐計劃將年產10萬輛的青年汽車蕭山生產基地改為薩博國產基地,而且要盡快實現年產20萬輛的生產能力。
對標德系豪車
“薩博現在的問題是產品線比較窄,只有兩款車”,龐青年給出了他對薩博的規劃,“合資初期目標是確保9-4、9-5的生產、推出新9-3,未來則力保9-1、9-6、9-7等全新車型出爐?!?br/> 這些新車型不僅要補足薩博的產品線,青年汽車還期待它們全面對標德系豪華車,薩博9-1是Smart、Mini等車的對手,奧迪A8、奔馳S級、寶馬7系則面臨著薩博9-7的競爭。
憑什么跟德系三強競爭?在龐青年看來,薩博以“貼地飛行”著稱,身居渦輪增壓技術鼻祖的身份,車主也多為歐美律師和醫生等精英階層,這份簡歷足以證明薩博的技術實力與品牌價值,而且它們未曾褪色。2011年2月,龐青年前往瑞典參觀薩博的自動化生產線和龐大的研發中心,它們加深了他此前對薩博“高質量品牌”的印象,也影響了他對薩博未來的認知,“一旦產品線完整,即可跟上德系豪車的檔次”。
龐青年眼里的薩博讓人想到李書福眼里的沃爾沃,兩人都試圖以一款中高端小眾品牌對抗德國豪車。但龐青年不愿將自己與李書福擺在一塊,龐說,“我從不復制別人,我只堅持自己的判斷。”
龐青年自稱關注薩博已超過5年,對薩博的了解足夠充分。龐認為薩博淪落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底和今年初推出兩款新車后資金跟進緩慢,“只要有資金進入,薩博資產很快就能盤活。”
公開資料顯示,薩博原先欠債權人1.8億歐元,經青年汽車和龐大集團6000萬歐元的注資后,還剩下1.2億歐元債務。據媒體披露,國家發改委認為雙龐重組薩博的申請“內容扎實,獲批的可能性很大”。雙龐預計11月4日前,薩博案可獲得商務部對外投資司的批準。若最終成行,龐青年相信雙龐的2.45億歐元與薩博尚未到手的8000萬歐元土地出讓金,足以確保薩博的產銷量進入盈虧平衡點。
“薩博只需要產銷8.5萬輛車即可保本,”龐青年告訴《英才》記者,“從金融危機前夕薩博僅靠兩款老產品就能達到13萬輛(2006年薩博年銷量達13.3萬輛,創歷史之最)的情形來看,目前薩博新9-3、9-4x和新9-5足以完成任務?!?br/>
難估薩博價值
相信龐青年或者薩博的人不多。
彭博曾報道,瑞典汽車公司同意以1.36億歐元的價格向青年汽車出售29.9%的股份后,瑞典汽車股價大跌27%,創下2011年1月11日以來最高跌幅。
國內唱衰青年薩博戀的一個普遍細節是,雖然這個交易仍有待最終的政府審批,但截至目前,中國媒體幾乎所有的表述中,均隱隱暗示薩博已經花落青年汽車。除了上述審批進展似乎可期外,還因為事實上,幾乎沒有對手愿意與龐青年競爭薩博。
在龐青年眼里只待注資即可重現輝煌、P K德系三強的高質量品牌。如同青年汽車在國內產業界的地位,薩博也多被看成邊緣化車企,無論國內或國外。沃爾沃汽車集團中國區副總裁寧述勇如此描述薩博:“沃爾沃原來是一個強健的人,突然生了一場大病,做好手術、休養一陣就恢復了。薩博無法和沃爾沃轎車相比”。
資深分析師鐘師向《英才》記者分析道,經過2011年的財務危機、工廠停產、公司破產等新聞宣傳,“原先國內知名度幾乎為空白的薩博現在可謂惡名遠揚?!?br/> 龐青年瞄準的薩博技術也不被看好。業內人士認為,雖然薩博是渦輪增壓技術的先驅,但發動機如今已進入直噴+雙離合、甚至新能源汽車時代,薩博沒有任何技術優勢值得炫耀,而且其新車型的Phoenix平臺的部分知識產權還在通用汽車手中(龐青年承認這有待解決),而且其人力資源流失嚴重(龐青年否認這一點)。
簡言之,國內業界認為即便雙龐讓薩博走上正常生產、銷售的經營軌道,青年汽車開拓市場也面臨著不小的困難。
在部下眼里“真的熱愛薩博品牌”的龐青年面對質疑拿出了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在我剛開始做客車時,大家對我也是質疑,根本看不起我,但誰會想到我們集團客車項目會發展到如此水平?”
有媒體稱2010年青年汽車的營業額為109億元,在豪華客車市場擁有70%以上的占有率。但龐青年拒絕向《英才》記者透露青年汽車具體的營收、盈利狀況。
他操著難懂的金華方言向媒體保證,“大家要相信我,有風險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