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有三大變化,立于潮頭的企業家們要把握這些大勢。
首先,金融危機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新興經濟開始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2010年,全球經濟平均增長5.1%,其中新興經濟增長7.3%,發達經濟增長3%。今年,全球經濟增長4%,其中發達經濟增長低于2%,而新興經濟增長高于6%以上。另外,新興經濟和發展中經濟的總和占全球GDP的47.8%,這讓整個世界分成了兩個格局。以前新興經濟增長比較快,但是規模小,總比重不夠。這一次,新興經濟的規模擴大了,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非常大。這是人類百年歷史上第一次發生的結構性變化。
這個變化對企業家意味著什么?比如說,它會帶來全球對資源需求的變化。15年以前,全世界銅的消費量是1500萬噸,其中發達國家消費1040萬噸,新興經濟消費不到500萬噸;5年以后,全球銅的消費量是3500萬噸以上,其中有2700萬噸是新興經濟消費的。新興經濟領導的全球經濟增長和以前不一樣的地方在于,有30億人口將富有起來。當這30億人口開始追求消費的時候,整個世界需求結構都會發生變化,這是最為深刻、根本的變化。
經濟增長重心發生了變化,那么新興經濟國家的企業就c8Zuyl/5Fdx41bq40XWGFA==需要思考:怎么領頭,怎么走自己的路。沒有可以模仿的對象,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第二,全球制造業重新布局。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制造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發達國家的制造業越來越向高技術、高知識含量的服務業發展,走得非常快。而新興經濟現在開始向高端的資本密集型和成套技術方面發展,種類非常多。當前中國在機械設備、修路、挖煤、醫療器械、新能源等方面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了。對中國企業來說,繼續往高端產品走、提高產品的價值非常重要。與此同時,向低收入國家轉移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不可回避的。10年以前,戴爾在中國沒有生產線,但今天戴爾電腦幾乎全部在中國生產。這個轉移是不可忽視的。
第三,新科技會迅速帶來全球工業的重新變化和革新。作為新興經濟的企業家,不能只看到自己廉價的勞動力、自己的技術、自己的規模,因為這一切很快會消失。
每一次危機過后都是科技的發展,這是必然的。以前我們宣講高科技,主要是指綠色產能、綠色經濟,這是對的,但其實更多的高科技是發生在非綠色方面。我舉三個例子:
第一,移動領域。因為云計算的原因,它的規模、速度、成本的下降,使得今天世界上所有的設備都可以變成移動的。我看過一種手機,可以標明我的位置,無論是在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街口。它能告訴我好朋友住在這個街區的哪里,告訴我如果受傷了醫院在什么地方。
第二,人工智能。比如現在的語音識別技術,對臉譜的識別技術,無人操縱的飛機,無人操縱的汽車等等,都是人工智能。現在機器人已經不只是能造汽車,還可以造手機,而且造出來的手機通過機器的檢驗,質量是百分之百可靠的。人工智能已經第一次突破了人機對話,你已經不知道這是機器還是人了。如果人工智能這樣發展,未來還有廉價勞動力的市場嗎?憑什么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必須在中國發展?企業家們必須意識到,一個機器人的時代正在到來。
第三,以基因為主的生化技術,比如減肥。現在已經發現了基因里有一個小小的細胞是負責增肥和減肥的,可以用藥物注入這個細胞,或控制這個細胞,想減到什么程度就給你減到什么程度。再比如記憶衰退,現在完全可以通過基因與別人細胞的注入,解決記憶衰退。
(作者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本文根據達沃斯夏季年會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