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信息安全領域的領導者——SafeNet(賽孚耐)的演進之路上,“主動收購”是一種關鍵力量。
回顧十余年來的發(fā)展史,公司累積收購13次,而且,多數風格都傾向于“主動進攻”。
類似的經驗,也印證在全球最大的信息安全廠商賽門鐵克身上。但是,賽門鐵克和趨勢科技等公司,更加注重消費類市場,且以軟件產品居多,而SafeNet的核心市場是保護高價值信息和資料的企業(yè)級市場,且產品形式以硬件居多。
所以,為了爭奪不同的市場份額、技術和人才,企業(yè)呈現出來的收購策略各不相同。而且,就算是SafeNet本身,其以往的收購策略、方法和目標,也是在隨需應變。
十年之內,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次大的“主動并購”。
第一次是在2004年,作為上市公司,SafeNet主動發(fā)起對彩虹科技(Rainbow Technologies)的收購。
當時,彩虹科技剛剛收購完Chrysalis-ITS和Mykotronx,其業(yè)務已經覆蓋到了除美國以外的歐洲和亞洲市場。我們當時判斷,在企業(yè)級安全市場,一家小公司面對大銀行、金融機構和大企業(yè)等客戶,是沒有吸引力的,所以,必須通過整合,達成1+1大于2的效果,以較大的市場覆蓋率和全球技術整合能力來證明公司的實力。
在這一點上,彩虹科技似乎看的并不是那么透徹。于是,我們主動“提親”,推銷“前景”,來贏得彩虹科技股東的認可。當時的狀況是,我們兩家都是上市公司,盡管彩虹科技規(guī)模比我們大3倍,但最終SafeNet還是憑借在股票市場上的運作成功收購了對方。
經此,SafeNet躋身成為世界第七大信息安全公司,業(yè)務收入擴大為原來的3倍。而且,彩虹科技在1995年就設立了中國代表處,2001年更買下中國合資公司——金天地的全部股份,成為全資中國公司。所以,收購彩虹科技也預示著SafeNet挺進了中國市場。
第二次是在2009年,SafeNet同樣主動整合了阿拉?。ˋladdinKnowledge Systems)公司,但收購的動因發(fā)生了變化。這時,市占率并不是排在第一優(yōu)先級,因為SafeNet和阿拉丁在兩塊核心業(yè)務上有重疊,一個是軟件保護,一個是身份認證,在技術上難分仲伯,于是,我們想到如果能把兩個技術優(yōu)勢合并到一起,那么,會計、市場推廣和生產制造的成本都將降OTqR+m/eYpp7Stnrw7oYjA==低,團隊運作效率會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2007年選擇被私人股權技術投資公司Vector Capital收購。
成為私有化公司的最大好處就在于,只要有資金,收購決策會很快,不需要像上市公司一樣走流程,甚至也不需要獲得雙方股東的同意。幸運的是,Vector Capital并不是激進的并購基金,而是一家更傾向于長線運作的產業(yè)基金。
為應對新挑戰(zhàn),未來S a f e N e t收購策略可能將不太看中營業(yè)額和市占率有多大,而是更加關注該公司在細分領域的技術有多強悍,這一類的公司往往憑借單一小技術很難生存,但并入SafeNet之后,會令其起死回生,而對SafeNet本身,就如同“木桶理論”一樣,每一塊板會讓整個木桶更結實更好用。
事實上,收購之后的整合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如何留下關鍵人才。
我個人最重要的經驗是,聘請在每個特定角色上比我更強的人。在合并之前,一定要讓雙方員工清楚地知道在新公司的角色、職能、目標以及可以調用哪些公司資源;而合并之后的工作,
則是盡可能給他們發(fā)揮的空間。
?。ㄗ髡呦礢afeNet總裁兼CEO,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