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是為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而提出一種現代教學理念。高效強調學在課堂,練在課堂,反饋在課堂,矯正在課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力求做到:踏實研究教學內容,找準學生新知的生長點。抓實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想做到這些,就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一、走進教材與重組創造,使課堂樸實而不隨便
教師要走進教材、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組創造必須以深刻領悟教材設計意圖、教學目標為基礎,而重組創造教材則是教師熟悉鉆研教材的最高境界,兩者相互平衡,和諧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完成新舊知識的整合和重組。真正做到了關鍵時候引導而不代替,不要面面俱到地雕琢,也不要刻意粉飾,把更多的探究權、質疑權、評價權放給了學生,才能使課堂樸實高效。
二、深入研究知識的生長點,使課堂真實而不做作
要想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就要在數學教學中找準知識的生長點,使學生能夠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建立起數學知識網絡,新舊知識才會融會貫通,最終達到活用知識解決問題的目的。
找準知識的生長點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找準真實的學習起點。我們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去備課,為了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時不妨認真回答以下一些問題:
?。?)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2)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
其次,還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及技能形成的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及技能形成情況,才能找準知識的生長點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關注過程與重視結果,使學生學得實在而不空洞
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透過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質,發現規律。既要重視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斷獲取新知,達到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的目的。讓學生在得到知識,提高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更能體會到一種心理的享受??梢耘e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形象而又直觀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分析、綜合。構建高效課堂,應更多的應用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實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四、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學的充實而不虛度
數學練習的設計一定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數學課程才能有益于學生理解數學、熱愛數學,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練習的設計應體現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注重開放性。不管是練習內容的選取,還是練習形式的呈現,都應盡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總之,只有我們走進教材,把準學生新知的生長點,關注過程與重視結果,精心設計有效練習,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向高效。只有構筑實實在在的課堂,更多地考慮充分應用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實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讓課堂融入智慧和思考,才能讓課堂充滿生機活力。
(江都市大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