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問題的提出來源于生活,而數學問題的解決又服務于生活。”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學科,有助于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這說明了數學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是新課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時時滲透這種意識,培養這種能力。從身邊的生活出發,多途徑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聯系身邊生活,學生有機會深入生活實際,在活動中學會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數學應用能力,增強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一、將生活引入課堂教學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生活即數學,數學即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美好情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我注重充分利用學生身邊隨手可得的教學資源,將生活實際引入數學課堂教學,并設計有層次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分數的再認識》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以“拿出你的筆的幾分之幾”這個活動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有幾支筆,然后選取其中有2支、4支、6支、8支筆的同學上臺,要他們各自拿出自己筆的1/2展示給同學們看。這樣,大家就清楚地看到以上筆的1/2分別是:1支、2支、3支、4支。接著,我抓住時機問:“都是拿出1/2,但為什么筆的支數會不一樣?”學生回答:“因為每個人筆的總數不同。”我及時表揚了學生,并板書: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我繼續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筆,四人小組按以上的活動方式進行“拿筆”活動,可以拿出筆的1/3、1/4等。我還利用手中的數學書及《惠城年鑒》,指名學生分別翻到書的1/2,讓學生親眼看到書的厚度不同,翻出的1/2也不同,再次形象地認識到“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
二、上好數學“實踐活動”課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設計了“數學與生活”“數學與交通”等數學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深入實踐,讓他們在“玩”中學數學、用數學。如在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分數與除法》中,教材就安排了兩次“實踐活動”,一是“制作一張長方形的紙條,以它為單位測量教室中的某些物品的長度”,二是“設計一張16開的數學報,說說各欄目所占的篇幅約占這張報的幾分之幾”。對于第一個活動,學生表現出的興趣一般,只有不到一半人按要求將預先做好的紙條帶來。但有幾個同學的紙條做得很漂亮,我就用其中一個同學的紙條量了量我的課本,并讓同學們也用尺子量,看量的尺寸是否與他的紙條一樣。經此環節,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紛紛動手做紙條,量教室的物品。
而在第二個活動做數學報中,更出現了讓我意想不到的效果。蔣夢瑤,一個思維能力較差,又因基礎較差而沒有自信的孩子,做出的數學報讓我吃驚,無論是版面設計還是用色,都非常好,她的繪畫能力讓大家刮目相看。我著實表揚了她一番,并拿她的手抄報做例子,讓同學們分析各欄目所占的篇幅約占這張報的幾分之幾。這節課,大家學得認真極了,許多同學都能大致地說出答案。
三、用周記記錄身邊的數學
從四年級開始,我就堅持讓學生寫數學周記,內容由學生自定。周記可以寫新學的知識內容和學后的感受;可以總結一段時間所學的數學知識和遇到的難題;更主要的是要學生尋找身邊的數學問題,記錄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下來。學生交來的數學日記,形式多樣,有記敘式的,有摘錄式的,有表格式的,還有線索式的……通過這一途徑,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學習生活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豐富的數學資源,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覺地將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在學數學中學會生活,在生活中學數學、做數學,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實踐活動。
1.測量活動
如三年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不算多,接觸社會的范圍也比較窄。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引導學生開展“有多高”的活動。讓學生通過測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對長度單位的理解。五年級下冊開展了測量實物長、寬、高并求其表面積的活動。
2.作數學記錄
為培養學生做事認真、注意觀察、周密嚴謹的數學品質,我常讓學生作數學記錄,如記錄天氣等。在冬季,課室里放置一溫度計,讓學生記錄上午8點、11點半、下午2點、下午5點時的溫度,并每周指明一名學生作為天氣報告員,方便同學們記錄。同時,根據教材內容開展相關的記錄活動。如五年級上冊學生就開展了種蒜苗和測量蒜苗高度的活動。在學習統計前兩周,我就為學生準備了幾斤蒜頭,分發給他們栽種,并講明記錄要求,分好活動小組,選好小組長,在上新課時讓各小組根據活動情況進行統計學習,之后繪制統計圖。這樣,既讓學生有效地掌握了統計的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開展調查活動,收集數學信息
我常讓學生開展生活調查,主動尋找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在五年級下冊學習百分數時,我讓學生收集了生活中的分數和百分數;在學習統計時,讓學生了解家庭每月的各項開支并繪出統計表;而在學習中位數和眾數時,我也讓同學們開展了相關調查活動。
多途徑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能把學生的生活與數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實感受、理解、掌握數學,并能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經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使他們主動驗證數學知識,從而培養起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 廣東省惠州市水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