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是一種古老的教育觀念與實踐,它基于“人多智廣”這一哲學思想。教育專家強調:“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而且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實踐要注意:
一、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應遵循的原則
1.重點性原則。即所選課題內容必須是中學的重點內容、核心知識。
2.價值性原則。即所選課題內容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如數學中的開放性問題,探索性問題,實際應用問題等。
3.問題性原則。問題是科學思維的起點.合作學習過程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內容的選擇上要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
4.主動性原則。即所選合作學習內容必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以學生為主,所選內容使學生有較大的參與度。
二、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一般步驟
1.創設情境。
2.小組合作。這個有意義的、開放的、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立刻熱鬧起來,各組同學各抒己見。教師巡視課堂討論情況,適時點撥、引導,教師成為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
3.集體討論、展示成果要求。每位同學認真聽取他人的計劃,研究一下各組的設想與收益計算有無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4.討論與反思。通過知識模擬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設計計劃,總結收獲。
三、合作學習課后反思
1.創設情境——合作學習的前提。
2.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3.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有效調控。
4.全班交流——合作學習的關鍵。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也是一種課堂組織形式。以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形成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喚醒沉睡的潛能,開啟幽閉的心智,增加信息的交流,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鍛煉組織管理的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作為教師應不斷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時刻把握以學生主體發展這根主線,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會合作,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參考文獻:
[1]嘉興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學改革和創新.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及實施.中國人事出版社.
(作者單位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