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提出了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開展“以人為本”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反對一刀切,一律化,承認學生在發展中存在的差異,堅決貫徹現代的教育理念:“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育,促進有差異的發展,獲得有差異的成就。”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及格率和優秀率呢?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發現每一位學生都存在著差異:(1)知識基礎差異。主要指語文、數學基礎差,影響到學生閱讀能力和計算能力;(2)智力差異。主要是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差異;(3)情感差異。主要是學生學習態度、興趣愛好和情感意識等認知心理層面的差異。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就需要我們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確保教學與各層次學生的發展相適應,使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教學活動不斷前進。
一、調查分析,確定層次
教學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對所任班級學生通過詢問、調查、測試、訪談等方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初中物理第一章的學習之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初步劃分并編成A、B、C三組,將來根據學生的發展編組情況也應進行調整。學生的分層、編組不能單純以學生成績機械分類,而應在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師生平等磋商的基礎上,綜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因素、情感因素等的動態分層。在實踐中,教師要和學生“用心交流”,做好學生分層的心理輔導。將A、B、C式的顯性分層和教師掌握的隱性分層,學生自主定層相結合,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
二、確定多層次的教學目標
分層后,教師應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教學的目標,并將各層次的目標貫穿到教學過程的各環節中去。教學目標要具體,并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融為一體,然后將目標細分到每堂課,制訂出三個層次的目標,分層設標、分類推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達到目標,獲得成功的喜悅。如在“凸透鏡成像”教學中,C組學生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經歷較完整的探究活動;B組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獲得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出實驗結論;A組學生能從物理現象中歸納出科學規律,聯系社會發現新問題。
三、分層施教,共同推進
分層施教是分層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在課堂教學及其延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共同目標,又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有區別的合作教學活動,使全體學生各得其所。
例如,在《凸透鏡成像》的教學中,各小組學生合作完成成像實驗,在C組同學主要的問題得以解決后,B組和A組學生針對各自問題進一步展開討論,最終由B組和A組學生設計出新的實驗方案。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有的放矢地進行巡視,指導A組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點撥B組學生發揮潛能,往A組靠攏;幫助C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四、分層練習,各盡所能
在教學實踐中,一般把練習與作業分多個層次:基礎性練習、提高性練習和創新性練習。例如:凸透鏡成像教學中,將根據焦距—物距判斷出凸透鏡能成什么像作為基礎性練習;將根據凸透鏡成像情況,求出焦距范圍作為提高性練習;將凸透鏡成像與社會中的一些應用和根據現象判斷出規律作為創新性練習。如:判斷一塊透鏡是凸透鏡還是凹透鏡的幾種方法;說出測量凸透鏡焦距的幾種方法。
五、分層評價,激勵學生
分層評價反對以整齊劃一的標準衡量各層次學生,進行全班學生間的相互比較。在物理分層教學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應有不同的要求。對A組學生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重能力、促發展;B組學生采用激勵性評價,促使他們積極向上;C組學生,采用表揚性評價,尋找閃光點,肯定其進步,引導其走向成功。同時分層評價應通過形成性評價,考查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進步情況。在分層教學的實踐中,分層評價應肯定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營造一種講進步,講成功,積極向上的氛圍。
總之,分層教學是一種在班級授課的前提下,實現個別化教育的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是適應學生個別差異以及促進學生良好發展的教學對策,它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相應的條件。最終我們會將實驗情況進行小結,推出有關的成果,寫出結題報告,對實驗總結出來的一些中學物理分層教學經驗進行全區的推廣,對出現的一些問題寫出書面材料。
(作者單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