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是聾校教學的難點,作為主要陣地的語文課堂教學為耳聾學生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提供了有效平臺,課外教育資源的應用為耳聾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起到了鞏固和提高的作用。筆者認為立足課堂,放眼課外,盡可能地將聾生課堂的語言學習同認知世界的實踐活動密切結合起來,是提高聾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以課堂為基點,利用有效資源
教材是聾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重要載體,也是聾生腦海中主要語言信息的來源地。教學中注重利用教材中的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訓練,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認知和表達能力。
1.扎實學好每一課
每學習一篇新課,都是聾生接受新鮮語言信息,掌握字、詞、句,領會文章思想內涵的過程。教學中既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字詞的音形義及用法,又要對教材中的重點詞、句、段細心品味,讓學生在讀通讀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結構,學習作者是如何觀察、認識一個具體事物,又是如何運用語言來描述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聾生的邏輯思維、分析概括能力,還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方法,進而學習和運用。
2.背誦經(jīng)典段落
蘇軾曾言:“為學之道在于厚積薄發(fā)。”背誦的過程即為“厚積”的過程。聾生受失聰影響,學習語言更需要這種積累訓練。在教學中,筆者十分重視從聾生個體差異出發(fā),進行以默寫為主要形式的背誦課文訓練,并在背誦過程中加強背誦方法指導。如: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復述,在復述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在背誦的基礎上進行默寫,或者以段中重點詞語、關聯(lián)詞作為記憶憑借來背誦和默寫。如在背誦《荷花》第二自然段時,指導學生在復述課文的基礎上,以關聯(lián)詞“有的……有的……有的……”作為記憶憑借進行背誦。另外,對背誦速度和正確率作出相應要求,并讓學生定時進行背誦復習,提高鞏固率。
3.加強仿寫訓練
模仿是聾生認知的主要形式,在語言學習方面也不例外。依據(jù)教材體裁、題材和教學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借鑒和模仿的地方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仿寫句式
學生由于耳聾的原因,對句子缺乏形式和內容的結合,他們往往看到一種情景知道是怎么回事,卻難以用句子表達出來。所以,教學中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運用學習過的句式表達看到的景、人或事。仿寫句式的練習,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句寫句式的興趣,也使句子越寫越好。
?。?)仿寫片段
精心地選擇具有明顯特征的片段指導學生仿寫,如句式表達、段落構成、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
實踐證明,仿寫不失為提高聾生運用語言表達的一條有效之法。只要我們把規(guī)律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它,就會從讀中悟出寫的門徑。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4.寫讀后感
寫讀后感,是對課文內容的繼續(xù)學習,可以提高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有感而發(fā)的基礎上來寫。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大、能力不同,在寫讀后感時,對他們要求也不同,能力比較弱的,要求他們只寫簡單的一句、兩句話,而能力較強的則鼓勵他們寫成一篇文章。比如,學習了《師生情》一課后,我讓學生進行讀后感寫作練習。同學們普遍寫到:“同學們尊敬和愛戴王老師(文中語句),我們要向三位女同學學習,尊敬老師、聽老師的話、認真學習?!眲⑿』酆蛣⑵G紅兩同學除了贊美文中王老師與同學之間深厚的感情外,還說“她們之間就像女兒和媽媽一樣”,“三位女生去醫(yī)院看望王老師就像女兒去看望生病的媽媽”,曉慧還聯(lián)想到孔老師帶她去看病的情景,說自己以后會像文中的同學一樣尊敬和關心孔老師……這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語言,讓人感到欣喜,也使她們體驗到成功運用語言的快樂,為她們日后主動學習和運用語言增強了信心。
二、拓展課外實踐,整合語言資源
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為聾生進一步學習運用語言提供了活水源泉,只要我們用心,各種各樣的圖書,活潑的生活場景,動態(tài)的活動情境,都是為聾生進行語言表達而搭建的舞臺。
1.重視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并使所學的語言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得到再現(xiàn),在鞏固所學語言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語言,豐富語言,積累語言,不斷提高語言能力。指導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學習方法進行課外閱讀,也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在課外讀物中進一步內化和運用,這是提高聾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手段。更主要的是通過課外閱讀,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文內容。如學習《草船借箭》一課后,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進一步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過這樣課前、課后的拓展延伸,學生就能很快地解決了課文與現(xiàn)實生活相脫節(jié)的問題。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慢慢養(yǎng)成了每當學習一篇與自己生活實際缺乏聯(lián)系的課文,都會自覺地去閱讀相關的文章。
2.捕捉生活場景
生活中處處都是生動有趣的情境,身邊熟悉的人、事、物等,往往更加激發(fā)聾生的表達欲望。有一次,兩個同學在走廊里不小心相撞,他們互不相讓,一起來找我評理。我在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后,讓他們把這件事用一段話記錄下來。同時也要求班里其他同學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敘述這件事的始末。結果兩位當事者和目睹這件事的同學都敘述的比較清楚,語句也很有條理,過程完整,最后還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正如李吉林老師說過的:“客觀事物會激起人的情感活動;情感活動又會觸發(fā)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運用語言的技巧”。
3.利用活動情境
學校每年都會組織運動會、毽操、繩操或廣播操等比賽活動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同時也賦予了學生新的語言信息和實踐機會,為學生語言表達提供了素材和環(huán)境。如跳繩比賽后,指導學生將這項活動的過程以記敘文的形式,分為開頭(時間、地點、人物、會場布置、事情);比賽過程(比賽開始、我班參賽情況、自己參賽情況);結尾(比賽結果和大家的心情)三部分寫出來。這樣在寫作過程中,把課堂上學到的記敘文寫作方法應用到寫作實踐,使他們進一步熟練語言的運用技巧,也使他們的語言更加規(guī)范,從而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4.發(fā)揮家庭作用
家庭是學生另一半生活空間,同樣具有對學生進行語言教育的條件和內容,關鍵是家長的配合和引導。我時常建議家長周末多用寫話的形式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使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適時修正孩子的語病,促使孩子的語言正確規(guī)范。另外我還建議家長多帶孩子走親戚、趕集、參加田間勞動、指導孩子做家務等,并請家長隨時把孩子在家庭中見到的新的信息以字、詞、句的形式告訴孩子。實踐證明,平時積累的這些真實的生活信息為學生日后進行語言表達提供了最生動、最具真情實感的素材。如學生在寫自己學做家務等習作時,多數(shù)以洗衣服、洗碗、炒雞蛋、曬花生、整理衛(wèi)生等家務勞動為內容。
提高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特教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結合學生實際,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切實加強訓練,就會使聾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就會早日實現(xiàn)聾人與社會溝通無障礙。
?。ㄗ髡邌挝?山東省萊蕪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