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物理的學習需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大環境。教育心理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是求知的動力。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其途徑是多方面的,而課堂教學則是主要形式。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成功的教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如果掌握了這種藝術,就可以使物理課滿堂生輝,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激起他們高漲的學習情緒。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它要求辯證地處理知識與能力,教學與教育,教學與發展的關系,使學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實施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策略的運用。當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這些教學策略時,我們發現,運用教學策略確實可以取得如同一些文獻中所述的預期效果。然而,當我們設計一些新的情境讓學生運用牛頓第一定律去解決問題時,令我們十分吃驚的是:學生對于牛頓第一定律的掌握程度卻非常之差,這使得我們困惑不解。為何對同一教學策略教學結果的評價出現如此之大的偏差?是教師教的原因,還是學生學的原因,抑或兩者兼而有之。這促使我們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進行深層次的理性思考,于是,我們從學生的認知心理上,對這一規律的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對這一規律的理解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藝術。
孔子說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無思則不能釋疑。設疑、釋疑是人生追求。由于中學生缺乏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教師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處及時提出問題,然后與學生共同釋疑,勢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論聯系實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習動機,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理現象是趣味性習題的好素材。初中物理知識中有些物理現象、過程難以被剛剛接觸物理學科的學生想象,僅僅用語言的描述很難讓沒有感性認識的學生在大腦中形成清晰的概念。這些知識點往往成為學生的學習難點,而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對學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有很重要的幫助作用。我們用多媒體可以把抽象的規律和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擺脫思維障礙。
要把握好多媒體的輔助性,不能用計算機教學課件全盤代替物理實驗。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們學習及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熱情都很高,然而多媒體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因此應用要適時恰當、科學合理,以免弄巧成拙。物理學科的特點就是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并通過討論總結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實驗,能逐漸掌握觀察、實驗、類比、對比、轉換等方法,最重要的是學生通過實驗活動,使動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如果用多媒體把一些實驗制作成動畫課件,上課時教師在熒幕上演示實驗過程,實驗效果也非常明顯。從表面上看教師上課容易了,只要在熒幕上指一指、講一講,就好像把實驗過程講明白了,結論也非常清楚,但事實上是要把不同的教學手段相結合來完成這堂課的教學。
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上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最好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