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是教育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必須形成一個新的教育機制,并建立一個適合人才發展的新教育理念,促
進人才開發。它改變了以往一成不變的“養成教育”思想,樹立起人才個性發展觀,對培養出更新、更異、更優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專業素養;數學課堂
一、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當今時代,科技迅猛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同時也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問題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問題,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需要新課程改革。而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逐漸不能滿足社會需要,這就要求我們學校要進行新課程改革。它的目的和主旨是多元化、多領域地擴展學生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更廣的涉獵多學科的知識。教師是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一切教育變革和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參與,而教師的專業素養又直接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
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
新課程改革首當其沖的就是一種觀念的轉變。從根本上說應該促進我國基礎教育從傳統的基于工業化社會的教育向信息化社會的新教育轉變。這種轉變不但在于新課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讓老師真的運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把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單向傳輸的傳統教育模式轉變成促進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育模式。它必然要求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出現。這種新的評價體系既要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全面評價,又要能體現教育的客觀性,達到教育的量化標準。因此適時地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是我們面對新課程改革首先必須理清的關鍵。
三、新課程改革中教師的任務
1.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
數學課程,必須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理念的首位,強調從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的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對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數學的探索過程、數學的文化價值以及數學知識的特征有所認識;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有所發展;使學生在定量思維、空間觀念、合情推理和演繹等方面有所發展;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的反思方面獲得發展。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正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
2.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應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
教師在實施新的數學課程時,應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盡可能以他們樂于接觸的、有數學價值的題材,作為數學學習的素材。這些素材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交流與解決問題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發展學生收集處理數據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元認知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氣氛。總之,教師應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新課程改革在拓寬數學學習的領域,改善學生學習的方式,關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關注學生學習情感和情緒體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它為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同時提出了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進步、學生的成長的高要求。數學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和教育素養,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
(作者單位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