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是一個考驗、一個挑戰、一次很好的嘗試。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強調的是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生長和發育,促進學生的形態,全面協調發展,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目前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按照教師提出的練習方法和手段按部就班地進行練習,學生普遍認為體育課只是身體的鍛煉和素質的提高,不需要提問、質疑、思考,因此對動作技術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難,從而出現了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新的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體現身體練習與思維活動緊密結合的特征,才能構建具有時代特征的學習平臺,才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體育應伴隨人的一生。如果我們把人生中的身體鍛煉活動分成若干個環節的話,那么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整體中,剛好處在連接家庭體育和社會體育的中間環節。學校體育對實施終身體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營造體育課堂和諧氛圍是學校教育工作順應和諧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從影響中學體育課堂和諧氛圍因素的基礎上,試圖提出營造中學體育課堂和諧氛圍的重要意義以及營造中學體育課堂和諧氛圍的途徑。在體育課中,對全體學生一定要一視同仁,做到不偏愛、不歧視、不袒護、不冷落。一些學習差的調皮學生,因平常受的批評多、表揚少,會形成一種自我保護的逆反心理。我們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閃光的地方。他們好動,往往思想放得快,動作協調,體育項目中的技術動作掌握較快、較好。而體育教學有其更直接,更易于激發學生頑強拼搏精神和培養集體主義品質的積極效應。我們應抓住機遇給他們創造表現自己聰明才智而一展風采的機會。
在學校期間又是人的一生接受系統身體教育最長、最有時間保證的階段。此外,學校體育還為培養終身從事體育的能力,提供了實踐環境,要讓他們認識到學校體育不是人的體育實踐與身體教育過程的終結,而只是人終身體育鍛煉的基礎階段,是終身體育的一環,使學生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層次上得到提高。
高中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顯的進步,在學習和實踐中,他們逐漸學會獨立思考,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有根有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他們常常產生疑問,喜歡爭論和議論。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探究法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相互團結合作完成各種練習任務,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其中,培養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科學地鍛煉身體的習慣,才能稱得上是良好的鍛煉習慣。
青少年學生模仿性強,體育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之一,對學生能否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認真貫徹課堂常規,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規范準確地講解示范動作技術,并且加強練習方法方面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經受一個科學鍛煉身體的過程,并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通過明示和暗示的綜合效應,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使之更好地為學校體育和終身體育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