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現任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經濟學博士,東南大學特聘教授
一個原本不為人所熟知的民營企業,因計劃斥資2億美元購買冰島3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連續幾天上了商業報道的頭條。冰島不大,300平方公里就是0.3%的國土面積,“中國民營企業家欲購冰島0.3%的國土”這樣的標題的確夠吸引人了,也讓人看到一個時代的到來。
從購買德國機場到收購澳洲礦山,從開發非洲森林到購買冰島土地,說明中國現在很有錢。別的不說,中國政府可動用的外匯儲備資產就超過3萬億美元。如果拿這筆錢建立一個基金,不僅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主權基金,而且也超過任何一個世界級金融大額的基金財富。世界億萬富豪的排行榜上,中國人上榜的速度遠遠超過GDP的增長速度,中國人斥資購買國外資產是遲早的事,一天會比一天多。
中國民營企業競相到國外購買資源性資產,除了因國內資源短缺外,還因為與國內相比,國外資源性資產十分便宜。據稱,這筆冰島交易的直接土地費用僅有880萬美元,一平方公里不到3萬美元。這個價格,即便是到中國最為貧瘠荒蕪的地方也無處可詢。筆者今年夏天在新西蘭看到的一處偌大牧場,地肥草青,果樹連連,連同地上的房屋,僅售60萬新西蘭元。算了一下,每市畝不到2萬元人民幣,這么廉價的資產在國內無論如何是買不到的。難怪國內的富人成批地涌向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既買了便宜的土地,又解決了移民身份,一舉兩得。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報紙,幾乎每天都在提醒讀者,中國人將會把世界的資產買光,包括土地、大樓,還有美國人的國粹——職業棒球俱樂部。中國積累起來的財富,以及中國人購買外國資產的熱情,開始讓西方國家的一些人感到恐懼。
不過,在金錢的時代,一些價值觀的判斷都會在有錢或缺錢的狀態下顯得蒼白無力。現在世界上有太多的國家需要中國的錢了。美國需要,美國需要中國繼續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的基金需要中國買主來認購。英國需要,倫敦最為昂貴的房子過去只賣給阿拉伯王子和俄羅斯暴發戶,現在又多了目標——中國富商。非洲和南美洲就不用說了,中國人是那里森林和礦山的最大買主。甚至連韓國這樣的新興經濟國家也把目光盯準了中國人。韓國濟州島的高爾夫別墅廣告,期期出現在國內一份很有影響的雜志上,其廣告語是“免簽證、免關稅,為中國富豪量身定制海外私有領地”。
中國企業出手就要買冰島0.3%的國土面積,冰島的總統和冰島駐中國大使非但不擔憂,反而明確表態支持這筆交易。盡管美國的報紙說中國要用資本“殖民”冰島,但冰島缺錢,缺錢的國家不會想得太多,引入資本增加就業是最大的政治。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對來自中國的資本是持歡迎態度的,即便有一些國家的政治人物會從中作梗,但這些國家的商人和地方政府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中國企業家帶著錢去他們那里。所以,雖然中國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企業、中國商人大批購買外國資產的時代已經到來,其潮流不會因國外的一些人反對而改變。
不過,當這個時代來臨的時候,中國人自己應該想一想國外廉價資產以外的東西,想一想怎樣適應和駕馭這個時代。
中國的企業家不要給人以暴發戶的感覺,除了有錢,其他就沒有了。如果光是有錢,資產雖然買來了,但未必能管理得好。跨文化的管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錢能改變股東,但未必能改變文化。
中國富商斥巨資購買國外資產也要講一點政治,不要只算經濟賬。森林礦山買來了,資源運回國內賺了錢,但要尊重當地法律法規,講究環保。現在人家需要中國的錢,一切好說,當財務危機解除后,就不會對你如此客氣了。
西方人用20年前日本大舉購買外國資產卻迎來20年經濟停滯的事例預言中國離由盛而衰也為時不遠,中國人在享受購買國外價廉資產的同時,更要有憂患意識,是可想到要打破日本購買國外資產之“咒”。
不管結果如何,宣布購買冰島0.3%國土的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成了贏家,知名度的價值已經增加了不止2億美元。但我們更希望這家企業贏到最后,贏在與冰島的長期合作與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