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經濟形勢正面臨一個重大的動蕩時期,其實一個多月前就已經出現跡象了。前些時候,數家大型金融機構,如匯豐、瑞銀、高盛等都在大量裁員,就像是海嘯來之前的一些海水魚類出現異象。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金融機構身處其中,它們是最敏感的。然后出現了美國債務上限的問題,爭執到最后一天才定下來提高上限。同時,在歐洲又出現了意大利和西班牙這兩個經濟體的債務問題,最后一根稻草則是標準普爾下調美國信用評級。
美國主權信用下調會造成一系列影響:除了中國持有的美債價值縮水外,美債作為抵押品,信用等級的下降會導致連鎖反應。很多的衍生金融產品都是打包了又打包,沒人能說清在其中會有哪些金融機構出現重大問題。近期的金融機構大裁員對未來是有預判的,這些金融機構最清楚美國的債務情況到底是怎樣,因為他們自己就經手交易。他們對歐洲的債務情況也都是非常清楚的,相信已有部分先知先覺的金融機構看到了這次危機,預先采取了裁員的舉措。日前法國已有傳言又有銀行可能倒閉。一旦有金融機構倒閉,由于當今金融體系的密切聯系,對股市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可能再次形成多米諾骨牌的效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部分金融機構是信了。
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國經濟復蘇非常緩慢,就業情況不佳,債務不斷攀升,而全球經濟回暖缺乏動力。而歐債危機涉及國家也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里面不愿意承認。直到現在,為了穩定大局,歐洲央行還在聲稱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問題能夠通過這些國家的自律和財政緊縮來解決。實際上,以意大利和西班牙民眾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很難想象這些國家的節流措施能夠有效。在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愛爾蘭這些歐洲國家債務問題日益嚴重后,歐盟將被迫在救與不救之間掙扎,它們最終有可能會沒辦法成為一個完整的歐盟,重新解體。這也是個2012—2013年度可能發生的大事。這就意味著全球經濟在復蘇過程中非常可能再遭遇危機。
全球金融危機是一群金融機構出了問題,現在的問題是政府為了拯救這些金融機構帶來的國家債務問題,這些政府為了救市不得不大舉發債。然而,全球經濟發展中最根本的問題是歐美西方國家人們舉債消費的發展模式,這個問題沒有得到任何改變。經濟復蘇步履艱難,政府的債務就沒法償還,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這是個大概率事件。
中國經濟也面臨著非常大的困難,之前的4萬億投資下去之后,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到現在為止,物價高漲,幾次緊縮之后,生產又開始減緩。地方債的問題也非常嚴重,很多項目就沒法進行下去。更糟糕的是,過去4萬億的投資有許多還是落在無用的基礎設施和產能投入方面。這就意味著,全球經濟危機一旦再次襲來,中國可以使用的手段和資源更為有限,一方面要控制通脹的問題,另一方面又要促進生產,屆時局面將非常復雜微妙。
未來看,美國仍舊會進一步印發鈔票,而人民幣繼續升值是一個被動的選擇。人民幣升值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方面是通脹過程中有輸入性通脹的問題,人民幣升值可以相對減緩這方面的矛盾。盡管人民幣升值對出口會有一定的影響,權衡利弊,讓人民幣升值還是一個可取的選擇。
這次債務危機接下來將導致美國和歐洲兩個主要西方市場的衰退。而中國最大的兩個出口市場恰恰是美國和歐洲,出口市場需求下降,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實體經濟。中國應該相信那句老話,“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中國必須切實將資源投向內需、內地和新興高增值產業,真正將國家財富用來提升民生水平,而不是勒緊中國人民的褲腰帶,將錢借給一個整日靠賴著別人的錢渡過自己危機的美國政府。
(作者系美國科爾尼公司全球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