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華
作者現任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公司治理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財務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子系統,是關于企業財權配置、財務控制、財務監督和財務激勵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這些制度安排通過財務制度將各個財務主體緊密聯系起來,同時通過財務控制、財務監督和財務激勵對財務主體形成合理的監督和激勵,實現有效的財務治理。較高的財務治理質量不僅能夠合理配置各財務主體的權責利,有力控制各個財務環節,有效監督財務行為,還能適當激勵財務主體,是公司正常運行的關鍵保障。
如何評價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水平?目前尚沒有這方面的評價體系。近期筆者主持的《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報告2011》,從財權配置、財務控制、財務監督和財務激勵四個方面入手,構建了包含4個一級指標和30個二級指標的上市公司財務治理評價體系。利用AHP方法計算了1721家上市公司(不含2010年新上市的、沒有完整年報的公司)的財務治理指數,并分別從地區分布、行業屬性、所有制性質及上市版塊等多角度評價了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水平。
總體而言,2010年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分值符合正態分布,大多數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分值在40-60分之間,占比為72.22%。值得關注的是,只有197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指數分值高于60分,占比僅為11.44%。這說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指數不及格,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水平令人擔憂。
分地區看,各地區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均值由大到小分別為中部(49.0658)、東部(48.9383)、東北(48.8547)和西部(47.3990)。中部地區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均值要高于財務治理指數總體均值(49.1143),而東部、東北和西部地區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均值則低于總體均值。但是,財務治理指數的這種區域間差異并不是很明顯,分數最高的中部地區高于分數最低的西部地區不足1分。
分行業看,由于各行業自身特性所致,不同行業之間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水平有很大差異。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金融保險業(57.5416)、傳播文化業(55.0604)和運輸倉儲業(53.8940);財務治理指數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木材家具業(45.4194)、紡織服裝業(45.0485)和農林牧漁業(44.7602)。另外,制造業的財務治理水平普遍較低,而利潤水平較高的服務行業和壟斷行業的財務治理水平則普遍較高。
分所有制看,國有絕對控股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均值為52.5697,明顯高于財務治理指數總體均值49.1143。而且,國有絕對控股公司財務治理指數標準差較小,說明國有絕對控股公司的財務治理水平普遍較高,且同類公司之間的差異很小。國有強相對控股公司(國家為第一大股東且持股比例在30%-50%之間,)的財務治理水平較高于平均水平;而國有弱控股公司(國家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在30%以下,持股比例高于第二至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無國有股份公司及國有參股公司財務治理水平相對較差,均低于整體平均水平。總體而言,國有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水平明顯高于民營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水平。
分上市板塊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水平明顯好于滬深兩市主板上市公司,不僅平均值高于主板上市公司,而且在標準差等各個方面都要略優一些。這主要是因為本研究樣本中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均為2009年第一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這些公司不論在公司業績上,還是在機制設置上,都屬于較為突出的。滬市主板的財務治理指數均值為48.5079,低于總體均值,說明滬市主板的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水平有待改善。但是,全部上市公司的財務治理指數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自滬市主板,絕對差距達到61.1954,并且反差較大,說明滬市主板的財務治理水平較為分散,公司間財務治理水平差異較大。深市主板的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相對較為集中,且其均值高于全部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均值。不過,深市和滬市的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指數差異并不大。
概言之,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治理水平普遍較低,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