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課堂效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這個教學課題廣大教師十分重視,積極投身到課改之中,學習先進理論,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認真進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素質化的課堂教學是實現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最有效、最有力的保證,評估課堂教學就必須堅持“是否體現素質化”的標準。
語文是特殊的工具。語文作為一個學科其尤為重要的基礎性、實用性,無疑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各門學科,乃至學會生存生活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本人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就是要求:在課堂教學的進程中教、學雙方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方法,潛移默化而水到渠成地讓學生獲取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乃至語文素質的和諧牽引、發展,最終實現獨自持續發展。那么,如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呢?
一、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必須把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融入其內
語文素質的外顯是聽、說、讀、寫的能力。課堂上摒棄繁冗的講析,給學生思維布白,教師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在這樣生動活潑的語文氛圍里,誰也無法否認課堂里的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特殊位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做有力、有效的參謀向導,使學生獲取最優化的語文知識,同時提高學生語言思維的敏捷性和精確性。
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必須把學生的人文素養融入文章學習的軌道
語文教師很善于在講授教材時,有的放矢地滲透愛國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今天,我們必須進一步強調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但是問題在于絕不要離開語言文字,一篇情文并茂的課文,其詞語的精當、句子的優美酣暢、意蘊豐富,無不投射作家的人文精神。他們的品高德馨也正顯現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文化沉淀、思想底蘊,精美文字顯現的豐凡氣度恰恰是中華正氣的光照。故只有在教會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文字的過程中,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適應現代化,適應未來,適應世界”的具有現代意識的中國人,語文教師應該責無旁貸,語文課必須責無旁貸!
三、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必須建立在科學的課堂教學評估基礎上
美國學者米斯提出課堂教學的媒介指標和終極目標,他的理論先鋒性在于他關注的課堂教學效果,主要是基于學生的提高和發展。這提示我們廣大教師,課堂教學的優劣得失必須以學生是否提高和發展為準。這無疑會沖擊當前語文課堂目標制訂、組織形式、教學手段方法乃至教學模式。教師心中應該明確幾個問題:這堂課教給學生什么知識,培養學生哪些技能,運用什么樣的過程和方法,如何達成目標和對教學目標的檢測等。
四、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必須建立在教學目標制訂標準化的基礎上
將目標確定為識記、理解、運用、認知、情感、技能領域,這僅是初步劃分,重要的是:
1.進行質和量的度量,目的是搞清楚什么知識學生自學可掌握(即充分了解學情),什么知識需教師點撥誘導才能學會(所謂: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進行到達性和期望性目標的區分。可操作、可測反饋、可彌補的目標是課堂上可到達可以實現的。期望性目標短時間內很難見效,需要持之以恒,如此教學時便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方法。
五、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必須建立在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基礎上
過程優化,探討的人很多,也出了不少成果,我想語文課堂過程優化必須列入相應的科學的機制;
1.角色互換機制。教和學的進程是一致的,“教法學法化,學法教法化”,既能有效地摒棄“滿堂灌”“一言堂”,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傳統的教書過渡到教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習是否富有個性化。
2.教師靈活的調控機制和現代教育技術有效運行機制等。當然,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素質化,語文教師必須高素質,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才能保證這個愿望落到實處,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城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