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長期脫節,職前教育、入職教育和職后教育三個階段之間的良性關系是幼兒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保證,加快建立起它們之間相互銜接的教育體系,為在職幼兒教師創造學歷提升和在職培訓的機會,促使幼兒教師全面協調地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化;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
一、完善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
加大對幼兒師資職前教育課程的改革力度,體現出幼兒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特征,不僅要拓展普通文化知識教育,還應增加教育見習和實習時間,為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幼兒、觀摩教育活動,以及調查研究、改革實驗、社會咨詢、組織幼兒園教育活動等教育實踐的機會。使課程既利于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又能提高實際工作能力,為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改革幼兒教師的在職培訓方式
1.以教師主動學習為基點的參與式培訓
參與式培訓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聽講和觀摩式培訓,它要求培訓者和學習者共同承擔學習任務,共同承擔責任,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更加強調培訓者的學而不是教;它以小組研討為主要形式,為每位培訓者提供較多機會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它以每個參與者原有的經驗價值為基礎,并以這些經驗為依托,引導他們進行理論的概括和提高;更重要的是以實踐為核心,培訓者不僅要聽教師說,更要看教師做;不僅要給教師講道理,更要給教師支出可供選擇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招”。
2.立足園本培訓
幼兒教師的培訓必須立足園本培訓,變無效的在職培訓為以幼兒教師為主體的有效培訓。除正規在職教育外,幼兒教師外出觀摩學習、聽專家講座、參加培訓班等都是專業成長必要的途徑,但這些都是一種短期行為。有時候,一期培訓要花費幾天時間,容易造成將一個完整的教育理念理解得支離破碎,甚至偏離其原有的軌道。而有的地區在職培訓缺乏成效,普遍的問題是目標模糊,采用單向灌輸,理論與實踐脫節,無視教師的主體作用,內容重復,缺乏新意和針對性,不能滿足各層次幼兒教師對繼續教育的個性化需求。
園本培訓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是一種已被實踐證明的有效的幼兒教師在職培訓方式。
3.合理利用現代化培訓技術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
對于幼兒教師專業培養,無論我們是立足園本培訓或是采用什么樣的培訓方式,都必須引入現代化的培訓技術。例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教師工作中廣泛運用的微格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現代化教育技術,在我國上海等地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技術采用攝錄系統全面記錄受訓者在某時間內教育行為的全部細節,然后由教育專家與受訓者一起邊看錄像邊分析成敗得失,找出癥結所在并討論改進方案,而后再進行實錄與再分析,直到符合行為標準為止。這一現代化的教育培訓技術有效地調動了受訓者視覺、聽覺與大腦的綜合活動,具有直觀、貼切、針對性強、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反饋及時等優點,對于教師教育行為、能力的提高相當有效,應當在師資培訓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快建立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相互銜接的體系
需加快建立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相互銜接的發展性教育專業成長體系的步伐,著重對幼兒教師職前(下轉第53頁)(上接第52頁)教育與繼續教育課程的銜接進行認真研究。我國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脫節,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的師范教育具有終結式學歷教育特征,是一種職前預備育。與在職教育雙軌并行、互不相通。此做法已經被證明不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建議有關方面加快改進幼兒師資培訓體系,組織有關人員對各級各類的幼兒教師職前培訓課程與職后繼續教育課程的銜接進行認真研究,使之一體化。即強調師范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師培訓課程要與教師日后發展相聯系。這樣建立起職前教育、入職教育、職后教育相互銜接的發展性教師專業成長體系,為在職幼兒教師創造學歷提升和在職培訓等接受終生教育服務的機會,促進幼兒教師全面協調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提高我國幼兒師資素質的研究課題組.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的研究與探索[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
[2]早期兒童教育指導[M].郭力平,王希,曾智,等,譯.華東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蘭州城市學院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