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滅后秦時,劉裕尚有意留在長安經略西北,再圖進取,但沒有制訂鞏固這一地區的有效措施;戰略戰術出現重大失誤;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以致內部不團結且喪失了民心,最終導致劉裕喪失了關中。
關鍵詞:經營;戰略戰術;領導核心;民心
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劉裕率大軍滅后秦,占領了關中地區。但僅僅一年多的時間,關中就被赫連勃勃所奪取。本文僅就劉裕失守關中的原因作一下粗略的探討。
一、劉裕沒有真正經營關中的決心
剛剛攻滅后秦時,劉裕尚有意留在長安經略西北,再圖進取。但為時不久,他留在朝廷內主持大局的劉穆之病死,“太尉裕聞之,驚慟哀惋者累日。” [1]劉穆之是其留在建康監視朝廷的心腹。他死后,劉裕由于擔心自己長時間在外,大權旁落,對自己下一步篡奪東晉皇位不利。加之部下將領“皆久役思歸,多不欲留。” [2]于是他就改變了初衷,決計南返。關于這一點,夏謀士王買德也看得很清楚:“關中形勝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狽而歸,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復以中原為意。” [3]劉裕在奪取關中后僅僅三個月就匆忙離開,沒有制訂鞏固這一地區的有效措施,這是其失掉關中的最主要原因。
二、敵眾己寡,且戰略戰術出現重大失誤
晉軍的兵力約有萬余 [4],而夏軍僅直攻長安之軍就有兩萬,還有屯守潼關武關,以及后援之軍,總兵力應大大超過晉軍,而且夏軍多為匈奴部落兵,善騎射,戰斗力很強,這在夏與后秦的連年戰爭中已有充分的表現。同時夏謀士王買德獻計于赫連勃勃:“青泥、上洛,南北之險要,宜先遣游軍斷之;東塞潼關,絕其水陸之路;然后傳檄三輔,施以威德,則義真在網罟之中,不足取也。” [5]赫連勃勃采納了他的建議,“乃以其子撫軍大將軍璝都督前鋒諸軍事,帥騎二萬向長安。前將軍昌屯潼關,以買德為撫軍右長史,屯青泥,勃勃將大軍為后繼。” [6]這樣,晉軍就處于被半包圍的不利態勢。
本來兵力和戰略態勢都處于劣勢的晉軍,又在戰斗中出現了嚴重失誤。王修被殺后,劉義真下令將蒲阪渭北的守軍撤回長安,結果“關中郡縣悉降于夏” [7],赫連勃勃進據咸陽,率兵切斷了長安的一切進出道路,“長安樵采路絕。”成為一座孤城。在撤退過程中,劉義真又縱容將士大肆搶掠,“諸將競斂財貨,多載子女,方軌徐行。” [8]建威將軍傅弘之勸說劉義真丟棄輜重急行,但遭劉義真拒絕,結果被赫連璝率領的三萬大軍所追及。雖然將領蒯恩、傅弘之拼死斷后拒敵,但行至青泥,晉軍大敗,蒯恩、傅弘之都被夏軍俘虜,后被殺。劉義真伏草叢中,得以幸免。如果劉義真接受傅弘之的建議,迅速脫離險境,晉軍是不會有此慘敗的。
三、沒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且內部不團結
劉裕滅后秦后,關中初定,內部民心不穩,外有大夏西秦等強敵窺視,而劉裕卻讓僅有十二歲的幼子劉義真為都督雍、梁、秦王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雍、東秦二州刺史,坐鎮關中。這是根本無法來應對當時復雜而危險的局勢的。留在關中的諸將中不乏智勇兼備的將領,如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等人。但他們之間卻矛盾重重。王鎮惡因其本人家在關中,且在滅后秦時立有大功,受到了南方將領的疑忌。劉裕沒有能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反而在臨走的時候對沈田子說:“鐘會不得遂其亂者,為有衛瓘等也。語曰:‘猛獸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懼王鎮惡。” [9]這只能加深他們之間的猜忌。戰爭開始后,沈田子畏懼夏兵勢盛,退屯劉回堡,遣使告知王鎮惡。王鎮惡當著來使的面對王修說:“公以十歲兒付吾屬,當共思竭力,而擁兵不進,虜何由得平!” [10]使者把他的話告訴了沈田子,沈田子益加激怒。結果,“田子請鎮惡至傅弘之營計事。田子求屏人語,使其宗人沈敬仁斬之幕下,矯稱受太尉令誅之。” [11]長史王修又以沈田子專戮擅殺,將其斬首。王修這一舉措,又被怨恨王修的劉義真左右利用,他們誣告王修:“鎮惡欲反,故田子殺之。修今殺田子,是又欲反也。” [12]年少無知的劉義真信以為真,“乃使左右劉乞等殺修。” [13]這導致了嚴重后果,“修既死,人情離駭,無相統一。” [14]將領間的不和所導致的自相殘殺,極大地削弱了晉軍實力,并造成了人心渙散的惡果。
四、晉軍在關中的作為喪失了民心
晉軍初到關中時,百姓是擁護的。他們對劉裕寄予了很大希望。在關中的隴上流民都希望晉軍繼續乘勝向西進攻,好使他們返回故鄉。但劉裕的所作所為使他們失望了:“及置東秦州,知裕無復西略之意,皆嘆息失望。” [15]而三秦百姓得知劉裕要走時,“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賀。長安人人相賀。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 [16]但劉裕已經無心在此,安慰了他們一番,率領晉軍主力匆匆趕回建康。對晉軍失望了的關中百姓,轉而投向大夏,“夏赫連璝至渭陽,關中民降之者屬路。” [17]其后,劉義真率軍撤出長安城的時候,劉義真縱容將士大略長安,這使得前來接替劉義真防守長安的名將朱齡石根本無法得到長安百姓的支持,被趕了出來,最后也被俘身死。
關中的失守,不僅導致了關中晉軍的全軍覆沒,損失了一批驍勇善戰的將領,如王鎮惡、沈田子、傅弘之、朱齡石、蒯恩等人,而且使即將建立的劉宋政權失去了一塊重要的戰略地帶。這些對日后南北雙方的力量消長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在此后不久的宋魏戰爭中,宋軍有經驗的宿將,只有檀道濟等未數不多的幾人。而主戰場集中在河南山東一帶,宋無法利用關中這一戰略要地對北魏的側翼進行打擊,這或多或少地與關中之戰的失利有關。
參考文獻:
[1][2][3][5][6][7][8][15][16][17]資治通鑒.118卷.
[4]《資治通鑒》118卷中有“裕將還,田子及傅弘之屢言于裕曰:鎮惡家在關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將士精兵萬人,彼若欲為不善,正足自滅耳。勿復多言。由此可知。
[9]宋書.61卷.列傳21.
[10]宋書.45卷.列傳5.
[11]宋書.100卷.列傳60.
[12][13][14]宋書.61卷.列傳21.
(作者單位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鐵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