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教學是當下最時興的教學方法之一,它不但能夠深化課堂內容,還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作為語文教師如何恰當使用這種教學方法?現結合我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銜接,層層深入
由于拓展是對教學內容的引申和展開,在教學中我注意以教材為軸心,把相關聯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做好新舊知識的鏈接,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體系。
二、立足課本,由此及彼,拓展閱讀能力
拓展延伸是針對教材和課堂教學而言的,離開了教材就無所謂課內外銜接,也就談不上向課外延伸。葉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論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師就必須用好。
1.情節角度
例如,在學習了《皇帝的新裝》后,讓學生想象“皇帝被拆穿后他會怎樣做?”學生紛紛展開想象,有的學生說:“皇帝雷霆大怒”“把騙子殺掉”等等;這種“續編”活動,實際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延伸,啟發學生做合情合理的推想,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主題角度
類似的情節在不同讀者的心中,會有不同的看法;相同的主題和題材在不同作家的筆下,往往會演繹出不同的風貌。教師可由一點出發,指導學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題材的作品,比較分析,使學生 能更容易地領會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3.作家角度
學生的閱讀量越多,知識面就越豐富,認識就越深刻。歷次中考、高考也證實了這一點。因此我注重讓學生看一些古典名著、人物的傳記,同時要求學生要做閱讀筆記或閱讀心得。(下轉第75頁)(上接第74頁)4.文體角度
以說明文為例,我先從課本中選取兩篇比較典型的說明文,分別從內容、結構等方面設置問題,讓學生精讀細讀,找出兩篇文章的異同,從而幫學生拿到一把開啟說明文閱讀大門的鑰匙。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整合資源,拓展知識面
綜合性學習既是一種課程組織形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我在語文教學中以有關學習內容為紐帶,有機地整合學習資源,活動中學生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跳出課堂,溝通生活,課外延伸方式多樣化
如果只是在課堂上,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視野,不能開辟語文學習的天地。因此,我們除了提供閱讀作品外,還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讓學生欣賞各種名曲名畫等。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既要立足課文,又要跳出課文,引導學生到廣闊的天地中去探索,獲取更大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ㄗ髡邌挝?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