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要將感情、興趣、聽說讀寫思扎扎實實落到實處,讓精彩紛呈的語文課堂煥發師生個性和生命的活力,使師生感到教育的幸福。
關鍵詞:教學;興趣;感情;課堂
按照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語文教育的三大特點,應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因此,必須把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看做是語文課堂的基本任務,把聽說讀寫思扎扎實實落到實處,那么,就應讓精彩紛呈的語文課堂煥發師生個性和生命的活力。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課題。創設活的課堂,營造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綜合工程,以下我將對煥發課堂活力的方法進行探討。
一、“情”導課堂
語文教學藝術是通過教師把教學實踐中感知的與教師對教學的情感融為一體創造出一種形象,并使學生從審美的直覺深入感受而達到領悟的過程。教師憑借對教學藝術的構思,展示自己的投入情感,以此扣動學生心弦,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或營造某種氣氛,或引導學生進行一種思考,或激發學生的某種求知欲望,以實現最佳的語文教學效果。
對于高中生來說,因為生理和心理的變化,除了要從課本上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外,更想體驗自己的情感。語文教材不單是提供知識點,更多的是以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的。作為教師,就必須創設一個獨特的情感氛圍,對文章中的情感要有獨特的態度。
作為教師,就要千方百計,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去調動他們的積極的情感,確切地講,就是要求我們教師用真摯、熱烈的愛去觸發他們學習語文的激情,去為他們創造一種和諧的心境,讓他們自始至終充溢著高昂的學習激情,孜孜不倦地去求知,追求美好的人生。沒有充沛的、深厚的熱情,要堅持艱巨的學習是不可能的。語文教師的可貴之處,就在于能用自己的滿腔激情去溝通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使他們之間能夠通過文章直接交流感情,產生共鳴。那么閱讀教學就能得以順利、有效地進行,語文知識和技能培養也能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得以實現。
二、“趣”激課堂
課堂教學的目的是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使學生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素質,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課堂教學的第一位的工作,應當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事物、掌握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伴有一定的積極情緒,在生活中的意義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動力。學生如果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而愉快地去學習,就能取得成果。
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趨向,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我國古代詩詞中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融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因此上好古代詩詞鑒賞課,對實現這一任務有著重要意義。基于此,我在古代詩詞教學過程中,嘗試了幾種激趣的方式。
1.以畫激趣,是教學中的直觀形式所產生的一種審美趣味,它具有審美直觀效應。繪畫,便是頗具“形趣性”的教學方式。由于詩歌與繪畫有很多相通之處,而且許多動人的古典詩歌是融詩情畫意為一體的,因此教學古代詩詞可以把畫面作為突破口,通過講解朗讀詩句,調動生活積累,將其連綴深入意境,悉心感悟。在這具體的描畫中,學生不僅有著濃厚的興趣,而且他們所顯示出來的審美感悟和再創能力也是令人驚訝的。
以詩作畫給學生們提供了馳騁想象的機會,所以他們很感興趣,有熱情,也很投入。這樣的活動既增強了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又加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也強化了古詩教學的審美趣味性。
2.以字激趣,是指教學中的思想內容所產生的審美趣味,教學中如能充分利用作品“意趣”這一內蘊力,就可以催動學生產生最高境界的審美領悟效應。好的詩,總有一些字,甚至全篇一個字,會成為詩中亮點,其精妙之處往往在于個別的字,抓著這些字,即可綱舉目張。講活這些字,會使全篇鮮活而生動,會激活全詩的意趣,從而使學生產生美感效應。
3.以疑激趣,質疑解疑是啟迪思維、深化審美的重要方法,用得好不僅會使教學生動有趣,而且詩詞的意趣會容易被激活,從而使學生產生心志上的審美愉悅感。
教學古代詩詞,激趣很重要,方法也不少,只要我們充分抓住教材和課堂中的有關因素,巧妙使用,就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形趣、情趣、意趣等不同的審美形態,就可以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古詩領域和審美空間快樂地翱翔。
當然,讓語文課堂煥發活力的方式還有很多。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思維空間,只有這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到學生心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創新教育才會在課堂教學中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孫春城.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漫談.
[2]語文教學通訊,2004(1).
[3]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1/2).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