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跆拳道作為一項新型的體育項目深受中學生的喜愛和歡迎,通過對南昌市中學開展跆拳道課的調查,從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角度來討論跆拳道對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跆拳道課;中學生;素質教育;促進作用
跆拳道運動是以腿為主的格斗項目,能有效地提高身體柔韌性,在訓練時,伴隨著“哈、呀、哇”等發聲,既能有效地減輕中學生繁重的學習壓力,還能強身健體,陶冶情操,身心得到雙重修煉,促進體格和人格的完善。這符合中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要求。
一、中學跆拳道課的特點
跆拳道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但是發展很快,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中學生。跆拳道受歡迎程度如此之高,和跆拳道的特點有密切的關系,它同中國武術一樣都是東方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和傳統精神。跆拳道課非常注意禮儀教育,教育學生禮貌待人,對提高中學生的禮儀修養是一門非常不錯的課程。
二、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指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相對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要求學生德、智、體并重,全面發展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素質;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信息加工的能力。
三、跆拳道對中學生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學校體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之一。對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美育素質、愛國主義精神和意志品質具有促進作用。
1.跆拳道對中學生道德素質的促進作用
中學時代是人生的轉折點,中學生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要學會做人。然而跆拳道繼承和發揚了講禮儀、講道德的優秀傳統,在中學的跆拳道課上,重視禮儀的教育和培養,不僅要求學生學習跆拳道的技術,跆拳道的禮儀教育更重要,每一次練習都要求“以禮始,以禮終”,讓學生充分體會“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撓”的跆拳道精神。跆拳道教育的實質是對每個練習跆拳道的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
2.跆拳道對中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促進作用
跆拳道項目的特點和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充分體現出我國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并在跆拳道教育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中學開展跆拳道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科學訓練的方法,還要在技能形成過程中進行智能教育,培養求知欲望,豐富中學生的體育活動,了解民族體育文化知識,拓寬學生視野。
3.跆拳道對中學生身心素質的促進作用
(1)跆拳道對中學生體質的促進作用
跆拳道的技術動作是由拳的技術和腳的技術組成,能很好地促進中學生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協調等身體素質的協調發展。跆拳道比賽變化多端,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多動腦,敢于嘗試,有效提高中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
(2)跆拳道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促進作用
通過跆拳道練習,不僅身體上得到鍛煉,獲得外在的體型美,提升內在美,而且通過發聲來提高大腦運動中樞的興奮性,提高注意力,增強自信心。
4.跆拳道對中學生美育素質的促進作用
跆拳道本身就有“腿的藝術”之稱,加之現代跆拳道項目的快速發展,加入了奧運會這個大家庭,通過幾屆奧運會洗禮,表明跆拳道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跆拳道運動融競技、健身、娛樂表演和個人晉級為一體。在中學跆拳道課的教學中學習技術動作時,教會學生欣賞、表現、創造跆拳道運動技術中的美,親身體驗跆拳道的動作美和表現美。
5.跆拳道對中學生意志品質的促進作用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學習跆拳道真諦的保證。人的意志品質是多種多樣的,也是互相聯系的。而跆拳道的學習是對學習者意志品質的全面鍛煉和培養。跆拳道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精神,貫穿禮義廉恥、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根本宗旨。學習跆拳道可以培養人頑強、果斷、自信、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面向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的整體目標。跆拳道是一種新型體育項目,可以提高中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美育素質,以及自信心和表現力,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不僅能強身健體,防身自衛,還可強化愛國精神。這是其他教育項目不可以比擬和替代的。因此,如果把跆拳道運動作為中學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大力推廣,也為跆拳道運動在中學發展提供了絕好空間和最佳平臺,同時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能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岳維傳.中國跆拳道[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2]黃海濱.跆拳道運動在中學生身心發展中的作用[J].體育師友,2004.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