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80、90后大學生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主體,隨即出現了新的社會消費現象,通過對80、90后大學生的消費特點,產生這些消費特點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以及如何教育并指導80、90后大學生正確消費,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80、90后大學生;消費特點;原因分析;教育與指導
消費是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連接點,是經濟領域與日常生活領域進行交換和溝通的渠道。當人們消費商品的時候,社會關系也就顯露出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80、90后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更是值得人們的關注。
本文中的對80、90后的定義采用目前學界公認的定義:80后為出生在1980至1989年的群體,90后為出生在1990至1999年的群體。
一、80后大學生消費現狀及特點
80后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代人,他們生存在電子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他們的消費行為有著與其他時代的人的不同點。
1.既追求個性時尚,又講究實用性
80后的大學生買東西的標準不是好或壞,而是喜歡或不喜歡。他們堅信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同時他們又很注重商品的實用性。他們不愿意買小攤的便宜貨,認為那些質量不好,他們追求名牌,追求時尚,不僅僅是因為品牌好看,還因為品牌耐用。很多研究都表示80后大學生,不僅在休閑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還是在基本消費、學習費用,都表示出既追求個性時尚又講究實用性。
2.消費結構多樣性
80后的大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只在學習和基本生活物質上的消費了,許多研究表明,80后的大學生在技能培訓和資格考試的消費占很大的比例,同時他們在電子產品的消費也有明顯的不同,如手機、電腦、MP3、MP4等,體現出了80后大學生消費的多樣性。
3.消費不均衡性
雖然80后的大學生在消費時帶有他們這個時代特有的特點,但是家庭的經濟狀況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消費因素。因為80后的消費資金主要來自于家庭,由于家庭的經濟狀況不同,因此80后大學生消費出現不均衡性,甚至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90后大學生消費現狀及特點
1.追求時尚但存在攀比
90后的大學生喜歡穿獨一無二的衣服,他們認為那樣可以顯示出他們的個性,他們追求品牌,追求流行,追求一切新鮮事物。但又存在攀比,“別人有的,我也應該有”。在90后的大學生里,手機、電腦、數碼相機等一些電子產品已經很普及了,他們本著大家都有我也應該有的原則,使得這些東西得以迅速普及。
2.追求自我又有群體意識
90后大學生比80后大學生更自我,更出位,更有抱負。他們喜歡出位又不出軌的感覺,追求自我的同時又有很強的群體意識。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建立社會圈子,然后大家一起消費。同時90后在消費中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