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政治教學采取的是“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宣”得頭暈,學生在座位上聽得“費解”。提起政治,學生搖頭,教師嘆氣。為了改變這一狀況,也為了增強學生對政治課教學的興趣,我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采取興趣教學的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巧設導語,吸引學生
課前要將學生分散的思維集中到課堂,導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每節課上課前,我總會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導語來收回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公民在婚姻關系中的權利”這一框時,一進入教室我先一句話未說,而是放了一首結婚進行曲,讓學生自己感受這是什么。很快,學生聽出來了,課堂一下活躍起來。這時我請學生將自己聽到的有關婚姻的故事告訴我,孩子們爭著舉手說。等孩子們講完了,我問學生人們是否想結婚就能結婚,想和誰結婚就能和誰結婚嗎?孩子們想了想異口同聲地說:“不是!”“那么兩個人要締結秦晉之好,應具備什么條件?公民在婚姻關系中又有什么權利呢?”頓時,教室里出奇的安靜,就這樣我帶領學生進入了本課堂。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興趣
政治課的教學有它獨特的特點,它沒有語文課文那樣生動的語言,也沒有理化那樣明了的圖形,有的只是死板的文字。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功能,有效地訓練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擴大學生的視野,深化知識層次,培養學生樂于思考、善于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感情充沛,用情合理
著名節目主持人倪萍最大的特點就是煽情,雖然有時會讓人覺得有點做作,但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人說:“教學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不失時機地采取“感情教學”。
2.豐富課余活動,師生互動教學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而面對素質教育,我們更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在政治教學中每講一個問題,總是請學生自己舉例,自己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引出主題。例如在講“我國普及義務教育”時,我先讓學生以自身的體驗告訴我什么是義務教育。有的學生回答是九年教育,有的說是中小學教育,也有的說就是上學。然后我讓學生自己分析他們的答案。經過討論,學生終于明白“義務教育就是初等小學教育和初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共九年,又稱九年教育”。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中我還采取“辯論會”“圖片展”“名人名言搜集”“詩歌朗誦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
3.從身邊事講起,讓學生學會感悟生活
我在講課時對于書本上的一些例子并不細講,只是讓學生去看,相反總是去找一些與學生、與自己利益最為緊密的例子。例如在講“努力塑造良好性格”時,我為了告訴學生雖然家庭不能選擇,父母不能替換,可是我們的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我給學生生動地講述了電影《燭光里的微笑》,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講完后,我發現許多孩子眼睛亮晶晶的,還有一部分人握緊拳頭,看來他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那我還等什么呢,直接講方法不就得了。通過這種教學,我發現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體驗到了生活,懂得了尊重與理解,學會了謙讓與寬容。
三、做好課堂小結
好的課堂不只是講得好,還應注意最后的課堂小結。記得我在講“培養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時,在課結束時,放了一首成龍的《真心英雄》,與學生一起邊聽邊唱結束了講課。而在講“立志培養愛國情操”時,我又給他們準備了歌曲《我的中國心》,更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的印象,而且起到了比說教式復習更好的效果。
總之,面對素質教育,要搞好政治教學是不容易的,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就能贏得精彩!
(作者單位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