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對教育本質的詮釋,他指出:“教育是什么?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敝逃椅簳J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备挥姓芾淼恼摂啵粌H道出了教育的職能,而且詮釋了習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魏書生關于教育對培養學生習慣的功能作用的科學理論引領下,遵循他“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采取重點突破,循序漸進的方式,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培育和發展。
一、有計劃、分年段,有側重地培養
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也不是所有習慣都能同時有效地培養。我們要改變教學過程中重知識傳授、輕習慣培養的觀念;改進習慣培養過程中無計劃、無重點的不足。在小學生學習習慣目標系統的框架內,采取由易到難,由低到高,不同年段各有側重的螺旋式漸進培養,逐步培養學生富有個性特點的學習習慣。因此,好習慣的培養是需要反復訓練和強化的。在各個培養階段,擬定(或指導學生擬定)的階段目標特別要講求“近”“小”“實”。即,“近”就是要接近孩子的習慣實際,不好高騖遠;“小”就是要求要低一點,以小見大,能通過努力實現;“實”就是目標要實在、不抽象、可操作。
二、科科訓、堂堂練,協同配合培養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以興趣激發為基礎,以方法指導為途徑,以教師行為做榜樣,以學生內化為目標,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各科教師齊抓共管,結合自身學科教學,指導訓練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數學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作業、仔細分析、科學思維的習慣。首先要端正學生的作業態度,提出及時、認真、獨立完成的具體要求。在進行學生作業規范化訓練時,突出時間上的要求——及時,態度上的要求——認真,思維上的要求——獨立。同時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檢驗答案這兩個環節,對學生強化態度的嚴格要求。作業演算草稿的認真程度和完成作業能否自覺檢驗往往集中反映了學生的作業態度。如果學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書寫這樣條理化、規范化,作業完成后對照演算草稿自覺認真地驗算,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練習的正確率,而且對于學生認真作業習慣的養成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還要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完成作業的基本方法。學生在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不去認真的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弄清算理,這就導致了作業過程中普遍存在機械模仿例題的現象。今天教的是乘法,那么作業中所有題目全用乘法,稍有變形或綜合便錯誤百出,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認真作業習慣的養成,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訓練也是一種思維定式的障礙。因此,要特別注重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運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僅解應用題時要這樣,做計算題、概念題也要如此,如計算題先要求學生讀題,看清運算符號,分析計算數據,看有無簡便方法;再確定運算順序,動筆演算,這看起來僅僅是一種計算習慣的培養,實際上同時也包含了對思維的條理性和靈活性的訓練。
再如科學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規范操作的習慣。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清楚觀察的對象,弄清觀察的內容。有些同學在觀察科學實驗時,顯著的現象看到了,而那些不太顯著的現象卻被忽略了,因此要注意引導學生帶著目的去認真觀察、仔細觀察、全面觀察,提醒學生不能馬虎,不能只觀察一個大概。對實驗不僅要仔細觀察而且還要積極思考。觀察科學實驗時,教會學生調動各個感官參與,并開動腦筋對實驗的操作步驟進行分析和判斷,使他們達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在實驗操作中,教師首先要進行科學示范,學生仔細觀察后,再督促他們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及要求動手實驗。
同時,注重各門學科教師間的互通情況,無論是對于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大家都要群策群力,合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抓活動、占陣地,持續不懈地培養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靠的是日積月累,靠的是頑強的毅力及持以之恒。一種行為不斷地出現,直到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穩固的、連續的行為,就成了習慣。可見培養一個好習慣、改正一個不良習慣是艱難的,都不可能通過一次活動、一次談話就能立竿見影,而是在各種學習活動中逐漸形成和強化的。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喜歡的各種活動為載體,讓他們在活動中養成好習慣,改正不良習慣。例如: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可以在全校開展“我與時間賽跑”的活動,通過國旗下講話、班隊活動課等形式,喚起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倡導學生有效利用時間,培養學生效率意識;舉辦“故事會”“手抄報比賽”“經典詩文朗誦會”“知識競賽”,開展有關課外閱讀積累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強化課外閱讀和搜集資料的習慣,能使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持久;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墻、黑板報、班級學習園地等陣地向學生宣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意義、方法,激發學生自我培養的意識和意志。
四、重評價、巧激勵,積極主動地培養
長期以來,學生的良好習慣動機處于被動狀態,大多是為了不受老師批評和家長訓斥而為之的。在橫眉冷對的懲罰當中,學生沒有快樂,沒有動力。我們知道,外因要靠內因起作用,內部動機比較持久,能使學習者有較大的主動性,因此,加強學生內部強化,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體驗戰勝不良習慣的快樂,能加速好習慣的養成。再由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缺乏定性,時間一長,特別是遇到困難、阻力的時候,部分孩子就會有反復。因而在習慣養成的反復訓練中,應建立評價激勵機制,及時而科學地對學生的習慣養成情況進行評估激勵,實施強化刺激。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教師要及時鼓勵;對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耐心糾正、具體指導、期待進步,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如此促使孩子不斷努力直至由被動到主動,最后達到自動的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對于孩子而言,習慣的養成就是在同學的互評,老師、家長無數次的肯定、鼓勵中得到強化的。
五、清任務、理成效,有目標地培養
按目標培養體系,根據年段的不同,每期、每月、每周都要擬定學生將要達成的目標。每階段結束后,通過學生自評、互評,通過家長評、教師評等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了解自己是否達成了目標,了解自己現狀與目標的差距,讓每一位教師都清楚自己的培養方法是否正確、培養措施是否有效。及時總結當期任務的完成情況,避免師生對自身現狀的茫然,使大家目標更明晰,措施更得當,效果更明顯。
由此可見,結合實際,用民主科學的教育思想統領學生習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更有利于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使學校把習慣培養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嘗試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激活德育內涵,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ㄗ髡邌挝?重慶市忠縣涂井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