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傳統教學觀念等因素的影響,當前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仍存在一系列問題。這就需要從轉變學生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從改變教師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入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尋求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主體雙方主體性作用發揮的結合點,初步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課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情感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中情感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感悟中成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理想選擇。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情感體驗;情境
一、情感體驗教學的內涵
初中思想品德課情感體驗式教學就是指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內容和資源,創設情境,提供實踐機會,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憑借其情感、直覺等自主地體驗教學情境,通過體驗、討論、感悟、反思而形成道德信念并最終外化為道德行為的教學方式。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現狀
傳統教育過于重視認知目標,忽視學生情感。由于受班級授課制本身缺陷的束縛,教學過程很難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授課“一鍋煮”、作業“一刀切”的現象相當普遍,學校主流教學模式還是傳授-接受式。在思想品德課中,學生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觀念的接受處于被完全“駕馭”的被動地位,缺乏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缺乏體驗、思考和選擇。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使思想品德課成為使學生“頭痛”和厭煩的課程,當然失去生機與活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也使人深深感到: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激起相應積極的情感體驗,不僅增強了學生認識活動的效果,同時也使學生的情感受到訓練。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情感體驗情境的創設
(一)創設生態課堂,變“被動接受”為“自主體驗”
新課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它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情感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尤其要重視學生的原有道德經驗,從學生的積累與教學的實際出發來設計生態課堂,解開教材的束縛,創設道德體驗的開放性情境。在創設生態課堂過程中學生的認知過程與情感交流是相互交織的,教學目標具有多維性,它不僅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而且還包括體驗性目標。教師應努力創設生態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接受”為“自主體驗”,以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師在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二課《我與父母交朋友》時,如果教師以與學生平等的感悟者的身份,用自身生動的例子現身說法,創設故事情境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誘導學生的感情,課堂氣氛被激活,再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對父母之愛的體會,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自主體驗,從而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學實效。
(二)創設交流情境,變“個體學習”為“互動合作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研討,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和自主發展搭建更為開放的舞臺。情感體驗式教學的互動合作學習組織形式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展開的。具體有以下途徑:
1.角色模擬體驗
角色模擬體驗是指學生在老師的指導與伙伴的合作幫助下,通過模擬他人的身份參加活動以獲取豐富的情感和體驗,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其操作步驟一般為:收集、整理背景材料—設計情境、分配角色,啟動體驗—設計導思問題,進行模擬活動,激活體驗—交流、感悟,升華體驗—評價、反思,踐行體驗。初中生生活閱歷有限,有許多事情是學生沒有親身經歷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模擬場景,讓學生通過活動以模擬角色的身份來“親身經歷”,進行體驗和感悟。這種類型的情感體驗式教學常用于模擬的采訪、招聘、法庭審判和小品表演等角色扮演活動中。例如在學習“財產繼承”的相關知識時,可精心挑選一個案例,讓學生結合案例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模擬法庭的審案活動,同學們對“法定繼承”的第一順序繼承人范圍、遺產繼承的順序等知識都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2.課堂討論、辯論
討論式教學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常用的學生自主活動,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動口、動腦并獲得自身體驗,培養其平等意識、民主意識、參與意識。課堂討論如果平庸淺薄,流于形式化、簡單化,就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選擇討論的內容,并靈活設計討論的方法十分重要。此外,在教學實踐中,還可用辯論法,教師在點評時,首先肯定正反兩方的積極參與,指出雙方各自的優勢和不足,總結出正方取得勝利的原因是資料翔實,說理充分,邏輯性較強。并由此引導學生歸納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
(三)創設生活情境,使知識建構的途徑變“單一渠道”為“多元渠道”
生活是知識之源,是學習之源,知識是生活的再現和提煉。創設生活情境,就是從學生生活和認知學習的結合點出發,打開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寶庫,強化他們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由生活領域走向知識領域,再由知識領域回歸生活世界,拓寬知識建構的渠道,完善自我發展。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一些輔助的,提高學生思想認識的實踐活動尤為重要,如:組織學生聯系社會實際,剖析對本地有較大影響的案例;編寫“法制報”;開展“法律知識”競賽;帶有關題材搞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等等。
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之中。教師應自覺地在傳授知識、技能和傳播思想、觀點的同時,創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環境,達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學效果。而初中思想品德課情感體驗式教學模式重視認知過程與情感過程的統一,以教師的引導和師生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充分發揮情感在認知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升華的同時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真正做到情知合一、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君林.寓理于情 以理育情: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學生情感培養.教師,2010-09.
[2]陳曉麗.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情感因素的發揮.中學教學參考,2009(18).
[3]胡愛敏.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情感教學探微.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5).
[4]龔泰榮.淺議初中思想品德情感課堂的建構.吉林教育,2008(5).
(作者單位 福建省明溪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