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在學習及實施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領悟到環境在幼兒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近年來,堅持以人為本、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樹立大教育觀,對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大環境進行優化整合,給孩子營造一個快樂天地,把玩的權利還給孩子,使孩子在玩中與環境融合、對話,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體驗成長的快樂,促進了其整體素質的健康發展。
一、保護幼兒的天性,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園應是孩子的家園、樂園、花園,在物質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們從孩子的觀察視角入手,本著“樹精品意識、創精品工程,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的原則,為幼兒創設處處皆精品、充滿童趣、充滿交流和互動氣息的、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
幼兒與自然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自然的東西深感興趣。“順導其志趣,調理其性情”為幼兒建造精美的、充滿自然情趣的院落景觀,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如戶外我們為幼兒設計的嬉水池、建造的多功能土坡、沙池等自然景觀,孩子們非常喜歡。他們在嬉水池里玩水、嬉戲,或蹲下來玩沙,或進行藏物尋寶的游戲,可以進行多種探索活動。
豐富有趣的活動器材是幼兒戶外自由活動最好的伙伴。隨著幼兒游戲的需要,教師積極創新,為幼兒提供走、跑、跳、鉆爬、投擲、平衡等多元化的活動器械。讓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愿自由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選擇活動伙伴,身心輕松、積極地投入活動之中。
二、尊重幼兒的個性,營造溫馨和諧的精神環境
瑞吉歐有句名言:“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幼兒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作為孩子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們,就必須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解讀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也就是走進孩子的心靈,知道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然后才能欣賞孩子,成為他們成長的有力支持者。因此,我園本著以人為本、柔性管理的原則,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入手,為幼兒創設寬松、安全、融洽、和諧、沒有壓力的精神環境,使幼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平等民主的師幼關系是幼兒快樂成長的動力。工作中我們通過親切的目光、關切的問候、輕柔的撫摸、百變不厭的啟發引導,與幼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教師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幼兒的自尊、接納幼兒的個性,允許幼兒因情緒低落而拒絕參加集體活動,理解幼兒的發泄行為,讓幼兒敢于說“不”……在活動中,教師敏感地捕捉幼兒自身進步的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讓幼兒認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等等。幼兒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中感到奮發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獲得愉悅,促進了心理的健康發展。
彼此相容、純潔友愛的同伴關系是幼兒健康成長的暖房。為此我們的教師從幼兒入園第一天起就引導其喜歡與同伴交流,初步培養幼兒謙讓、友愛、助人、合作、分享等社會行為,學會文明的交往方式。注重給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在活動中相互接觸、相互交流,建立良好的小伙伴關系。如“大帶小”“生日會”等活動,既為幼兒創造了關心他人、文明交往的機會與條件,又激勵幼兒產生內心的歡樂。
三、滿足幼兒成長的需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幼兒園、社會三大環境的相互作用。我園在創設良好園內環境的同時,注重多元化、開放式的為幼兒創設活動學習的空間,充分挖掘利用三大環境的教育資源,讓幼兒在各種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健康快樂地發展。
走出去,融入大環境,獲得大發展。大自然是幼兒最喜歡讀取的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因此我們從幼兒發展需要出發,組織幼兒去鳳凰千畝水蜜桃基地賞花、去恬莊古街、河陽山歌館參觀等活動,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接觸大自然的萬物生靈,主動觀察、探索自己感興趣的花草蟲魚、探尋自然的奧秘,初步體驗自然賦予人類的挑戰。通過此類活動,我們充分利用了家庭、家長的教育資源,彌補了園內教育的不足,也使家長在走進幼兒園、參與學習課程中,更支持、理解幼兒園的教育。
家庭是幼兒生活中最親密的環境,家庭的生長環境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充分發揮家庭環境的教育作用,家園合力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形成。如通過發放家園聯系冊、家長調查表、家長座談、家校路路通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促使家長在各自家庭條件的基礎上努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從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之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就是提供環境。隨著幼教改革的深入進展,我們將在環境中不斷賦予新時代的內涵,為幼兒營造快樂天地,讓幼兒徜徉在金色的陽光中,走向學校,走向社會,以健康的心態迎接各種挑戰,不斷造就自己,獲得人生的幸福。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