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畫是幼兒的一種“語言”,是以線條、色彩、結構塑造形象的藝術活動,也是幼兒借助于這種語言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以及自己的情感、個性表達出來的過程。
關鍵詞:幼兒;繪畫;創新意識
繪畫是幼兒用來表達自己所見、所聞、所想和情感的一種“語言”方式,同時也是一種藝術活動。以往,幼兒的繪畫活動教師只注重于傳授知識和技能,忽視了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使幼兒陷于被動和乏味的氛圍中,如何在繪畫教學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在繪畫活動中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轉變活動形式
以往的繪畫活動程式化明顯、目的單一,幼兒基本處于被動狀態,影響了幼兒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轉變活動形式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而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教師應力求將繪畫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達到玩與學的統一。在游戲活動中,幼兒用大腦去想,通過自身的體驗,積累起大量的感性經驗,然后再引導幼兒去表現,這樣畫出來的畫才會更有特點、更好看。例如,在“春天多美好”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帶幼兒到郊外去感受一下春的氣息,找一找春的特征。教師可以帶幼兒到花園里觀察各種各樣的植物,說一說植物的變化,讓孩子去親近那些花草樹木,吹一吹春風,看一看花草,讓大自然的美凈化孩子的心靈。在孩子們真正領略春天的美景后,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自由創作,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
二、轉變活動方式
由于受到年齡、發展水平的限制,有時幼兒雖有與主題相關的豐富的生活經驗,但卻無法順利表達出來,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必要的啟發、誘導,創設相應的繪畫情境或提供圖片,幫助他們回憶、再現相關內容,以促成幼兒順利表達。例如,在“夏天的水果”這一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多種夏天吃的水果,供幼兒欣賞、觀察。這大量色彩鮮艷、可愛誘人的各種水果占據他們的視線,使他們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經過觀察,幼兒會帶著愉快的心情、豐富的情感,大膽地投入到豐富多彩的水果世界中去。相信你會有驚奇的發現。又如,學畫人物動態時,教師可以設計活動的人偶教具,引導幼兒邊操作教具邊討論,以開闊幼兒的思路。
教師在指導幼兒繪畫時,應順其自然,因勢利導,鼓勵幼兒富有個性化的自我表達,對幼兒特有的違反常規的想法和作品,我們應站在幼兒的角度給予理解、寬容和更多的鼓勵和欣賞。
三、轉變講評方式
傳統繪畫教學結束時要進行講評。一般都是以教師講評為主,有的由幼兒相互間講評。教師往往根據繪畫教學的目的和要求通過講評,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實際上等于給幼兒的思維限定了一個框架,因而幼兒在繪畫時很難突破它。幼兒繪畫活動的意義在于活動的過程,至于結果,無論成功與否,在幼兒看來都是“最好”的。在繪畫活動中,教師應重視過程評價。首先,要重視幼兒參與繪畫活動的情感、態度,關注幼兒在繪畫活動中對美的情緒體驗,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其次,評價中要重視幼兒的探索與創造精神。教師應允許幼兒在創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納幼兒不同的創作結果,從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再次,要重視培養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克服困難、大膽表現的勇氣。應該看到,每個幼兒的作品都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這樣,我們的評價對幼兒的發展才是有意義的。
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在平時特別注意優化繪畫活動中的講評環節。在進行作品評價時,我會先讓幼兒自己說說創作的意圖,以及畫面所表達的意思,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總之,在進行繪畫活動時不要給幼兒太多的束縛,盡可能地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才能讓幼兒充分想象,自由創造,從而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增強。
?。ㄗ髡邌挝?江蘇省江陰市長壽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