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教師應注意從基礎抓起,活躍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的觀察、聯想,由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并通過推理、論證,發現結論。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同時,進行有意識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應用這些方法求知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能力,形成創新技能。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數學;數學教學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其總體目標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現實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注重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決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通過近四年初中數學新課標的教學,筆者對新課標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產生了幾個基本設想:
一、創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
在數學教學領域中,通過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培養他們具有一定IGYF3YcHteOhVeUN/RUBYBwmyoTguHX3HplEHs/uIOk=的數學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數學素質基礎。即在全面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對數學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以及創新個性的問題。首先,數學教師自身要具備創新精神,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因此應該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努力提高創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創新性、更靈活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其次,創設一種讓學生在學習上積極向上、敢于冒險、解決問題時能享受到樂趣和成功的班級氛圍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
二、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古往今來,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引導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說明“好學”對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教師,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導航。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總是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學生對教師的第一節課都會產生期待心情,這種期待主要表現為:(1)對教師外表形象的期待;(2)對教師言談舉止的期待;(3)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期待。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許多學生對于自己喜愛的教師、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等都會表現出極大的投入,其學習思維就會與教師的教學保持著和諧、完美的統一。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學會了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并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產生了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精神,首先必須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重建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取向,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學價值觀,把學生當作生命體,而不是認知體,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終極指向。在教學設計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也注重個體的同時發展,讓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活力都得到煥發;在教學評價中不僅重視知識、技能達成,更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使學生身心整體發展,關鍵核心在于培養學生自主性、合作性和研究性學習,尤其在教學中是否真正意義上開展研究性學習,是能否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其次要注重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再次要提高學生的猜想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
總之,數學課程不僅應該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還應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通過從生活到數學的認識過程,將所學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數學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解讀新課程.鎮江市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叢書.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縣八灘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