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小課題研究和知識樹建設已初見成效。在這方面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自主互助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還是有不少的困惑。如,自主互助的課堂如何靈活駕馭?時間如何把握?小組分工協作怎樣才能取得最大成效等等,始終是我探索的主題。自全市2009年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我細心揣摩,認真研究個案、實例。以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這一主題,不斷地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深入實踐,邊學習邊總結,找差距,想對策。
事情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開始時,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這樣幾個環節:引入課題—提出問題—小組互助解決—反饋糾正—小結,但一節課下來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不是學生提的問題過大無法解決;就是學生分組不協調,沒有主動意識,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對此,我無從下手,正準備按老路上課時,偶爾有一天,我查看教學資料有一篇名為“導學——自主互助”的文章給了我啟發。試想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導學提綱給學生以指導,提前整理好自己的問題,課堂上不就有的放矢了嗎?于是我下定決心試試看,且在每節課上運用“導學提綱”進行自主互助課堂教學。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何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揮小組群體活動的主體功能、互助功能,提高合作成效呢?在課堂教學中,我兼顧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異,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合理分組,構建和諧小組
組建合理的、科學的合作學習小組是有效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通過分析班級學生的內在差異,按學生成績的好、中、差搭配,以四人或六人為一組,讓學生先行自由組合,再結合學生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特點進行適當調配,將班級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小組。再由我做好小組長的選拔、培養工作。
二、差異互補,共同提高
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我在他們的合作學習中,提出了不同的合作要求,讓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能發揮作用。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要熱心幫助其他成員,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并鼓勵他們就導學提綱中的學習內容,多提出一些有價值,有獨到見解的問題。能力中等的學生,在班級占大多數,他們的學習情況反映出了全班的整體水平,因此要求他們必須在小組討論時,提出自學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和有疑難的地方,請全組合作討論。個別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遇到的問題多,自學困難,然而他們的問題往往是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每位同學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求他們在每節課中至少提出一個問題,讓其他的組員幫助解決,從而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互相幫助,如此,全體學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鼓勵競爭,有序合作
在小組合作中采取組得分制,每天公布小組得分并寫到黑板的一角,按周計算總分評出得分前三名的為優勝組。對導學提綱中的問題解決量大、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多的小組,給予重獎50分。做到有序,不要停留在“學生雜亂無章的鬧哄哄的合作上”或只停留于表現形式的說說。應在討論開始時就讓“內向型”的同學說說他對提綱中問題的想法,提出問題。“回避型”的同學要求不但能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同時要一起解決別人的問題。對競爭型的同學在爭論不休時,考慮到課堂時間的有限,小組長應給予制止。這樣兼顧到學生的性格特征方面的差異,進行合作學習,有助于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
實施了新的策略后,我的課堂就像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逐漸有了生機。開始時,小組對導學提綱應用的不是很好,只有幾個小組思路準確,能夠解決自己預習知識時的困惑和思考的問題。于是我在課堂上對表現好的同學和小組提出了表揚并加了分,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性。一步步地,學生的互助合作逐漸走向了成熟。
再看現在的課堂不再是七嘴八舌,沒有“章法”的課堂了;不再是問題不集中、無從下手的自主互助小組了,也沒有無聊的閑得慌的學生了,積極主動成了課堂的主題,爭先恐后成了學習的動力。現在的互助小組人人主動發言,個個都有自己的問題,互幫互學氣氛和諧熱烈。更好地貫徹了教學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課堂改進行動,老師的心活了,學生的心也活了,從課堂上學生入神的表情,問題解決時的喜悅,我深切地感到課堂活了,成了學生自己的課堂,也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柳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