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傳統的地理應試教育注重對地理基礎知識的傳授,在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個性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在個人能力和實踐方面關注不足。現主要從豐富授課方式,教給學生有用的地理,對學生學習評價方式的改變以及在地理教學中融入精神層面的價值觀這四個方面入手,提出怎樣應對新課改給中學地理教學帶來的挑戰。
關鍵詞:新課改;地理教學;創新;挑戰
我們知道傳統的地理應試教育注重于對地理基礎知識的傳授,在對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個性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在個人能力和實踐方面關注不足。針對這樣的不足,提出新的改革,出現新的挑戰,必然要有創新的應對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筆者就此在借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談談自己的認識,拋磚引玉,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挑戰一:授課方式的創新豐富
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學生課堂學習的方式,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講座式,這種方式并非一無是處,有些內容,或者某一時間段甚至可能比較適合采用講座式的授課。新課程關于課堂教學的改革重點是還課堂于學生,反對滿堂灌式的課堂教學,要給時間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我們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應該巧妙地運用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動起來,從而實現學生的自主式學習。
挑戰二: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我們有時候會想,哪些地理知識是對生活有用的?哪些知識是常用的?哪些知識是不常用的?與以往課程相比,新課程提出了許多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的地理知識,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閱讀下面的資料,再補充有關資料,說說在不同的溫度帶,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干濕地區對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不同的影響,閱讀下面的材料,請你補充”等等。這些都要求學生能把生活中觀察到的地理現象、地理事件與地理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讓學生認可“地理有用”這一觀念的目的。結合教材,我們會逐漸把握這句話的。
挑戰三:學生學習評價的改變
由于過去的教育觀已經阻礙了教育的發展,所以我們提出了素質教育新理念,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就必須改變對學生的評價觀念。新課改提出對于學生的評價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的考試成績,而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變結果評價為過程評價。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如下評價:針對學習內容進行評價,多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愛學、主動學;針對學習習慣的評價,注重在日常的教學中,給予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肯定;針對學習方法的評價,注重學法指導,對于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加以引導和適當推廣;針對情感態度的評價,把知識的學習和情感的培養結合起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表現出來的優良的情操要及時的肯定表揚。
挑戰四:在地理教學中要融入精神層面的教育
我個人覺得,地理不是讓學生接觸純物質的自然地理世界和直觀的人文世界,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要做好育人的工作,這就是我提到的在地理教學中融入精神層面的教育。我認為有如下精神層面的價值值得我們在地理教學中巧妙融入:在學習祖國的疆域時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讓學生深深意識到我們的疆域除了960萬平方公里的陸疆,還有300萬平方公里的海疆,還有被他國占領的小島;在學習人種和民族時融入愛人教育,雖然地球上的人類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可是血管里流淌的都是紅色的血液,大家都是地球的主人,是彼此平等的,不能有種族歧視;在學習自然災害時融入生命教育,結合大地震、海嘯、臺風、洪澇等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生命安全威脅的災害,教育孩子們生命的可貴……
總之,今天的中學老師,是站在“教改”前沿的。作為中學地理老師,我們承擔著地理這樣一個特殊的科目的教學工作,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省,不斷地思考教學乃至整個教育領域的問題,才能使自己進步,勝任“新課改”下的艱巨的地理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林培英,馬賀山.普通高中地理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7.
[2]鄧桂香.談一談“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J].成才之路,2009(18).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6.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