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的成功因素包括智力因素、情緒因素及社會交往能力,其中情緒因素是成功必備的一種因素,通過多年的研究,教者仔細地分析了情感因素的作用及功能,同時提出了情緒因素的培養方法,以供教育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智力;情感;情感智力;大腦功能;情緒培養
一、情感智力的含義
世界上的人生活著,努力著,拼搏著。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成功的因素在哪里呢?
有人說,在機遇。但是,為什么有的人找到了機遇,而有的人沒有碰到呢?為什么有的人遇到了也沒有成功呢?
有人說,這全在于智力不同。聰明的人成功,不聰明的人沒有成功。對此,美國心理學家們做了一個長達三十年的高智商學生跟蹤實驗。他們選定了1000名左右智商在130以上的超常兒童,逐年了解他們的人生進展、事業成敗。許多年以后,他們發現這些同樣聰明的孩子漸漸地拉開了距離,有的成了教授、學者、企業家、科學家、記者、法官,有了很高的成就和知名度,有的則平平庸庸,一點也沒有建樹。然后研究組把最成功的人的20%組成一個小組,最不成功的20%組成一個小組,研究他們的差別,發現他們最大的差別是情感差異,也就是說,造成成敗的原因在于他們的情感因素在起作用。前一個小組的人自信、樂觀、堅強,不怕失敗,孜孜不倦地追求著事業的成功。另一小組的人則脆弱、容易灰心,一遇到失敗,就認為無論多大的努力也是注定要失敗的。
最近,美國心理學家戈爾曼在《情感智力》一書中認為,傳統意義上的智力在成功中只起20%的作用,更大的作用是由情感因素發揮的,因此,情感也是一種智力。正確地認識情感智力,科學地培養情感智力,是智慧和思維研究者的一個重要任務。
二、情感智力的功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情感因素對智力的發揮、對人的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感因素對智力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健康情感的人,興趣比較廣泛,驅動力比較強烈,比較持久,目標比較遠大。他們不斷地激勵自己努力再努力,在失敗時依然充滿信心,這種內部的心理環境有利于智力充分地發揮作用。成功總是要多付出辛勞,多增加壓力。害怕辛勞和壓力的人實際上也會害怕成功。上述的實驗表明,情感智力較高的人有強烈的內驅力,有較強的成就欲和成就動機。同樣的智力,在不同的成就動機的驅動下,當然會達到不同的高度。
情感因素也對智力因素產生直接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情感下,思維能力較強,記憶力較強。在擔憂、悲傷、害怕等不良情感影響下,思維混亂,記憶衰退,注意力渙散。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到紐約某中學,隨機地找出一些同學,向校長和老師暗示,他們是天才學生,前途無量。過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這些學生成績有明顯的上升趨勢。這就是羅森塔爾效應。造成這種效應的機理是多元的,增強了自信和希望,產生了心理激勵,提高了成功驅力當然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改善了智力素質,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情感因素產生的作用是持久的、穩定的。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這樣的試驗:他們觀察4歲的孩子,發給每個孩子一粒軟糖,告訴他們如果等一會兒吃,可以再得到一粒軟糖。有的孩子一拿到糖就吃,有的孩子克制了一會,熬不住再吃,只有較少的孩子控制自己,等到了第2粒軟糖。10多年后發現,第一組的兒童成績較差,易灰心。第二組學生固執萎縮。第三組的學生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成績優良。
從腦科學的角度看,情感智力的作用也是有科學根據的。從大腦的縱向看,代表原始結構的腦干系統是情感的發源地,特別是杏仁體。主管情感的腦干系統和主管認知的皮層系統之間,有上行系統和下行系統密切地聯系著。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不良情感的支配下,腦干系統會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干擾皮層的工作,影響思維的正常進行。
從左右大腦半球的分工看,不僅左右半球對思維有著不同的功能,對情感的體驗也不相同,如果麻醉左半球,右半球就會處于過度亢奮狀態,而當右半球被麻醉時,左半球則處于很深的消沉狀態。我們平時正常的情感狀態是左右半球的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處于協調的狀態,在協調的情感狀態下,左右腦半球的思維能力處于較好的水平。
三、培養情感智力的策略
情感智力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主要的有情感的自我意識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情感交流的能力等。
情感智力的形成,不否認有遺傳的、先天的因素,但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它是后天培養的結果,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自我修養的結果。
可以說,情感是相互作用的產物,它是對情感氛圍的一種反映,一種心理積淀。孤獨、猜疑、粗暴、冷漠等不良的心理氛圍不利于培養健康的情感智力。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之下,成長的孩子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不健康的情感。美國的許多家庭由于父母生活節奏快,工作時間長,孩子孤僻地待在家里,使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顯得孤獨、沖動和憂郁。不被關心的孩子比較冷漠,不被信任的孩子缺乏自信,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比較粗暴,常常被猜疑的孩子對別人不會信任,經常遭受挫折和嘲笑的孩子比較自卑。總之,兒童的情感從一定程度上是心理氛圍的一種投影。
有鑒于此,要創造良好的情感智力,就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心理氣氛。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注意心理素質的培養。盡可能地創造一個民主的、和諧的、友愛的、信任的環境。愛的缺乏是許多心理扭曲的原因。愛的岐變也是孩子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由于中國的獨生子女占了相當比重,孩子從小缺少玩伴,缺乏情感交流,容易養成孤僻的心理特點。父母對孩子的溺愛較嚴重,對孩子的期望過大,壓力過重,這些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下一代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情感智力比較低下。
情感也是可以自己控制、自己培養的。在不同的刺激下,人會產生發怒、憂郁等情感,這是正常的,要緊的是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學會正確地疏導自己的情感。許多人的情感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本好書,一部好的電影往往會對人的情感的培養起良好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提倡孩子多讀好書。同時,學校要教給孩子一定的心理自控技術,使他們遇到心理困境時能學會轉移、疏導、升華。
參考文獻:
[1]李智勇.神奇的情緒力量.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2]譚春虹.EQ情商.哈爾濱出版社,2009.
[3][美]丹尼爾·戈爾曼.情商.中信出版社,2010.
[4][美]卡萊特.情緒(萬千心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遼寧省鐵嶺師專心理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