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的改革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重新定位,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引入批注式閱讀教學法,結合教師、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深入教材內部,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表達出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批注式閱讀教學意在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其能在獨立閱讀的探究中積累知識,發揮想象力。在此著重探討批注式閱讀教學在高中階段的實施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語文教學;批注式;閱讀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與理解。而要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則需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和手段,針對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弊端,在日常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引入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批注式閱讀法是一種既傳統又新鮮的閱讀的方法,它既滿足傳統教學發展的要求,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一、傳統閱讀教育存在的弊端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關鍵內容之一。閱讀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精神意蘊,能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學會思考、形成獨立閱讀與審美的能力,進而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目前,高中學生承載著巨大的升學壓力,教師又急于將自身所有的知識強壓給學生,所以常采用講經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不會主動思考,無法發揮自身的主體性、自主性和能動性。并且,教師往往唯參考書、教科書內容是從,片面地追求唯一答案,在課堂上更是限制學生提出一些另類的解讀,使學生習慣于接受式學習、結論式學習。很多教師喜歡強調知識的基礎性、系統性,缺乏對學生學習策略和方法的指導。
二、批注式閱讀教學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語文的“閱讀與鑒賞”教學提出了“獨立閱讀”“個性化閱讀”“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等要求,強調學生個體的閱讀實踐,倡導學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所謂批注式閱讀就是使用簡練的語言在書上作注釋、點評,勾劃出重點,引發學生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和評論文章的一種閱讀方法。其目的在于教會學生運用眉批、旁批、夾批等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獨特見解與感受,充分體現自己的主體能動性。發揮想象力,對所閱讀的內容進行整理、提煉、概括、整合與標注。
批注式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情感經歷,積極地與文本展開對話,從各個層面對文本進行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并運用“批注”這一方式把自己對文章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以問題為核心,以交流討論為形式來推進閱讀的深入,實現各對話主體間的不斷超越的一種閱讀教學形式。
三、批注式閱讀教學實施策略與方法
1.在進行批注式教學前,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消除學生的畏學情緒,少說、多看、多想,使學生積極自信地投入課堂中。
2.幫助學生找準書中的“生長點”(生長點指:①文中留有的空白點;②內容的矛盾點;③對文章理解的疑惑點;④文章描寫的精華點;⑤文章內容的豐富點;⑥文中角色的沖突點)。引導學生圍繞感興趣的熱點、疑點、難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指導學生對諸如課文的內容、層次、思想感情、表達方法、寫作特點、精彩片斷、字詞進行自由批注。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前進行自由批注、課中進行專題批注、課末進行擴展批注。批注的形式分別有:理解式、拓展式、延伸式及感悟式等。
3.在學生完成批注式閱讀后,給予學生互相交流討論的機會,批注交流相結合,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有效、深入地思考,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教師對學生的批注式閱讀的交流進行總結評價,但不是規定統一的評價標準,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允許他們對閱讀作出的評價存在差異,允許風格多樣的評價。
四、結論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的閱讀體驗,寫出自己的感悟或疑問,這是對閱讀的一種鑒賞,也是對智慧的一種啟迪。傳統的閱讀無法讓學生實現真正的閱讀,為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讓其能在獨立閱讀的探究中積累知識,發揮想象力,我們引入批注式閱讀教學,這是一種既傳統又新鮮的閱讀的方法。它以問題為核心,以交流討論為形式來對加深對閱讀的理解,實現各對話主體間的不斷超越的一種閱讀教學形式。因此,我們應順應新課程的改革,大力推廣批注式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陳銳.論新課程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的建構[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09(1).
[2]曾蕾蕾.新課程下高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探析[J].新校園:下旬刊,201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姜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