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準確把握初中數學新課標要求、激發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提高數學課堂聽課效率、要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要創新數學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打好初中生數學基礎的實踐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初中;數學基礎;培養;實踐;對策
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的重要階段,也是打下數學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要高度重視初中階段學生數學學習,打好初中生數學基礎,為以后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準確把握初中數學新課標要求
始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獲得主動權。精通初中教材,了解、熟悉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數學標準,是每一位初中學教師必須認真做好的準備工作。初中課改采用的教材,從內容、編排及要求上都比以往有了較大的改變,不了解這些,就會在教學上出現問題。如初中課標降低了運算復雜性和速度的要求,提倡使用計算器,注重估算等,這些和以前差別較大,有的省份中招考試與畢業考試實行兩考合一,試題的難度比以往降低不少,允許考生攜帶計算機進入考場。這些政策對初中數學教學不可否認地帶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導致現在的初中生對計算器的使用依賴很大,離開計算器,學生運算的速度和準確性會大大降低。初中老師必須準確理解和把握新課標,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時刻做到胸中有數,便于老師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更好地組織和實施教學。
二、激發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現,它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發現、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三、指導學生提高數學課堂聽課效率
1.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預習后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既可以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2.聽課中要講究科學。首先應做好課前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防止上課時書本等丟三落四;其次上課前不應做過于激烈的體育運動、看小書或激烈爭論等。以免上課后仍不能平靜下來;最后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同學們的答問,看是否對自己有所啟發。眼到,就是在聽講的同時看課本和板書,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和演示實驗的動作,生動而深刻地接受老師所要表達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疑難的??诘?,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回答問題或參加討論。手到,就是在聽、看、想、說的基礎上劃出課文的重點,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若能做到上述“五到”,精力便會高度集中,課堂所學一切重要內容便會在自己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3.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同時,要認真把握好思維邏輯。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學生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要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鼻‘數厥久鲗W思關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方式。要學生善于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準確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
在例題課中要把解(證)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是什么促使你這樣做,這樣想的。這個發現過程可由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或由教師講出自己的尋找過程。
在數學練習中,要認真審題,細致觀察,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學會從條件到結論或從結論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對一個數學題,首先要能判斷它是屬于哪個范圍的題目,涉及哪些概念、定理、或計算公式。在解(證)題過程中盡量要學會數學語言、數學符號的運用。
初中數學研究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數量關系的,另一類是研究空間形式的,即“代數”“幾何”。要使同學們熟練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主要有配方法、換之法、待定系數法、綜合法、分析法及反證法等。
數學學科的學習,對原有的基礎有極大的依賴性,前面的知識掌握得不好,將會直接影響后繼知識的學習。如果教學某一內容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同樣的要求,布置相同的作業,勢必造成部分同學“吃不了”,同時部分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分層次教學的目的就是基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較好的發展。分層次教學不僅指學生分層,還包括目標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分層、輔導分層、測試和評價分層,即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上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五、要創新數學教學方法
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吃大鍋飯”,應當走因材施教的路子,不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可以因人而異采取分層教學法,調動每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成功的嘗試中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可實現:“人人都能獲得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因而,分層次教學既是教育藝術的體現,更是達成教育的情感目標的重要手段。
要通過創設實驗型思維情境,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動手實驗能直接刺激大腦進行積極思維,它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概念,還能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真切感受到發現的快樂。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實際背景,設計定理、公式的發現過程,讓學生的思維能夠經歷一個從模糊到清晰,從具體到抽象,從直覺到邏輯的過程,再由直觀、粗糙向嚴格、精確的追求過程中,使學生體驗數學發展的過程,領悟數學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證明過程的來龍去脈,增強數學學習的自覺性,使學生在對概念形成過程的分析中,在對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的總結論證中,增加主動參與的機會,以便學生在“做數學”過程中啟迪思維,突破教學難點。
參考文獻:
?。?]龔志紅.關于以學生為本,進一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
[2]袁云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基本策略[J].新課程:教師,2010.
?。ㄗ髡邌挝?浙江省安吉縣遞鋪鎮鳳凰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