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課堂作業可以說是檢驗美術課堂教學的窗口。可現在學校美術課堂作業現狀卻不容樂觀,種種原因造成現在學生美術課堂作業質量普遍不高,所以教學中應該切實提高學生的美術課堂作業質量。
關鍵詞:提高;美術課堂作業;質量
一、單調的美術作業
學生美術課堂作業的效果和質量是反映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快而明顯的途徑,更是能讓家長直接看到自己孩子在學校學習成果的平臺。可現在的美術課堂上,學生的美術作業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作業要求不分層
一節課40分鐘,基礎好的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作業要求能很快完成作業,基礎差的同學根據提出的要求完成作業往往要半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這樣就造成基礎好的學生有十多分鐘的時間無事可做,他們的能力在這節課上不但沒有得到較好的培養,反而制約了其他能力的發展。基礎差的學生往往也受基礎好的學生的影響而不能用心去完成作業,以致于去趕時間應付老師的作業。
2.繪畫態度不專心
現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相對比較嬌慣,做事缺乏耐心,往往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作業常常是半途而廢。有些學生課堂上總是坐不下來,老師講的話也聽不進去,作業隨隨便便,嚴重存在著浮躁焦慮心理,用這樣的態度對待美術作業,那作業質量當然受影響。
3.素材積累不充分
兒童進行美術創作需要素材,包括各類美術作品素材和生活經驗素材。農村學生雖然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可他們不懂得積累生活中的各類美術素材,做到為美術創作服務,因此農村大多數學生只會直接臨摹書中范畫或老師范畫,看似效果不錯,可仔細分析,其實學生的思維被緊緊地束縛著,當然影響了作業的質量。
4.材料準備不齊全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繪畫用的材料和工具,那我們怎么練習呢?當然也有些學生家長不重視美術課,給學生準備的美術用品不齊全,認為無所謂。久而久之,學生也開始不重視了,如此美術作業水平怎能提高。
5.教師批改不細致
批改作業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明確自己學習中的優點和努力目標,達到提高教學的目的。而現在大多數美術教師在學生的作業上只有簡單的優、良、及格的區分,并沒有用太多筆墨去對學生的作業提出修改意見,學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怎能進步?
二、多彩的美術作業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本人在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中嘗試摸索出了一些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作業巧設計
要改變現在學生完成作業的應付式態度,我們除了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教學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外,還必須從作業設置上入手,從生活出發去創造性地為學生設計課堂作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掌握技能技法的程度、生活經歷、平時的知識沉淀,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作業模式來完成作業。只有是學生自己選擇的,他們在完成的過程中才會帶著愉悅的心情去進行,這樣才能使學困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吃力,讓優等生的能力得到張揚,從而保證教學質量有效地持續發展。
2.時常抓習慣
學生的繪畫習慣應該從小培養。低年級的學生首先對美術的興趣是最濃厚的,這時候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以后就很難養成。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要求學生畫面始終要保持干凈、整潔、美觀、大方;不認真完成的重新補做。針對材料準備不齊的現象我是這樣要求學生的:上課前兩分鐘的工具準備,課代表要嚴格檢查,不允許有偷懶和忘帶的情況出現;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繪畫的重要性,從小處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慧眼尋素材
兒童進行美術創作需要素材,包括各類美術作品素材和生活經驗素材。觀察是兒童積累美術形象素材最主要的方法。有“所見”才能有“所覺”、有“所知”,才能有“所畫”。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碰到有的學生不是方法不全,而是畫不出什么,或者說是沒什么可畫這一現象。這說明在學生的頭腦中所儲存的形象很少。作為指導教師應深入學生的生活世界,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多積累生活中的各類美術素材,讓他們大膽地、生動地、創造性地描繪自然界的各種形象,并為他們提供豐富的美術創作素材。我時常拿一些同齡學生的優秀作品給他們欣賞,當孩子們對這些題材新穎、內容豐富、色彩艷麗、構圖美觀的作品贊嘆不已時,我就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點撥,讓他們在感受美的同時也擴大藝術的視野,開闊了創作思路。
4.精心備材料
解決學生的美術材料和工具問題,除多向學生講明道理,并且通過他們取得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以外,教師還要讓學生擁有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自覺重視對美術材料的準備。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一個小小的五角星就能讓他們興奮不已,老師對有美術材料的、畫得特別好的學生,就可以在他的美術書上印一個五角星,學生的熱情非常高。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適時地說些肯定和鼓勵的話很重要,學生受到老師的承認和贊許,他們會表現出更大的熱情,為了把畫畫好,為了更好地完成美術任務,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盡辦法把美術工具備齊。
5.評價促提高
美術作業評價體現了一種教育藝術,它能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性形成,因此,在評價學生作業方面,我嘗試有自己特色且受學生歡迎的評價方式。如在低年級我就嘗試加、減分制:如果某小朋友作業特別好而且上課表現好,那分數可以為98+8;某小朋友雖然畫得不是很好可最近表現比較好,分數可以為85+5等等。讓學生嘗試到成績并不是100分才是最好,課堂表現同樣重要。在中高年級我也大膽創新: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每次的作業都必須留出評價區,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首先自己給自己的作業打星,接著找信任的同學交換作業評價,然后交給老師批改,最后交給家長評價,通過自評、互評、師評、家長參與評,使評價更準確,學生做作業時也比過去認真多了。
總之,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提高,使學生對自己更有自信,當學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慢慢提高時,就會對美術課有更大的興趣,上課會更加認真,這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提高,使家長增加了對學校美術教育的了解,會更加支持學校的工作,最起碼能為學生準備好美術工具。美術課堂作業質量的提高,使學校便于對美術課進行質量監控,對美術教師的工作有了公平的評價。
只要我們教師先重視起來,做到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既重過程又重結果,美術教育將會在學生和家長心中生根,美術教育將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國美術教育.2006(2/4).
[3]中國美術教育.2007(1/2).
[4]少兒美術.2005-10.
[5]少兒藝術.2006-10.
[6]中國美術論文網.http://www.xsart.net/.
(作者單位 徐彩琴: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云溪小學 胡晶: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巨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