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激活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要讓學生主動探索,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是新課改一直提倡的理念,也是我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一直追求的目標。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呢?我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重少灌輸、多活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在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等過程中盡情地、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現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個人在這方面的探索:
一、讓學生自己去發現
1.波利曾說,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教師應該努力創設條件,讓學生自己發現、探索新知。如在教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時,問學生:“你發現這些數有什么特點?告訴老師和其他同學你知道用什么方法最簡便?”
在教學“角的度量”之后,學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畫角的一般方法,再讓學生動手操作,促進求異創新。要畫120°的角,學生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畫出來的,在此基礎上,老師要進一步設計問題:“不用量角器,大致能準確地畫出這個角嗎?”很快學生就發現有兩種畫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個30°的角拼起來畫得到120°的角;用兩個60°的角拼在一起來畫120°的角。學生通過實踐享受了成功的喜悅。此時,老師再出示問題:“還有新的畫法嗎?看誰能最先發現。”這樣學生積極性提高,爭先恐后地又展開了探索,結果發現了一種新方法:用平角(或三角尺的一邊)和另一個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可畫出120°的角(即用一個平角減去60度),通過探索,學生找到了一些方法,學生的情緒高漲,都為自己的發現而激動、驕傲,學習氣氛熱烈而活躍。
二、讓學生自己去講解
課堂教學如果只見教師講,學生聽,則學生就會處于被動的地位。思維就趨于呆板,那么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講解,老師聽,效果會怎樣呢?這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基于這種思想,對于一些適宜學生講的教材內容,可充分讓學生去探索道理,講思考方法。如講解“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把內容做些適當的調整,先講一位小數、兩位小數,然后合起來講,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在上課之前先復習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然后給出兩個小數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這樣教學,學生探索便有了激情,討論比較方法也比較多,而且印象深刻,更有創新性。
三、課堂氣氛求活躍
教學不只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它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活動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協作意識,才能造就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出現情意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這是一種探索問題的最佳意境。為達到這樣的意境,應提倡學生在課堂上敢疑、敢問、敢爭,敢于發表和陳述不同的意見和方法。另外教師給予尊重、鼓勵和支持。
如在講解減法的一些簡單的算法時,有的學生認為:165-97=165-100+3;有的學生認為是:165-97=165-100-3,學生爭執得厲害,這時我并不為了保持課堂安靜、“守紀律”而制止爭論,而是鼓勵相互討論,讓他們爭一爭,并建議派各方代表發言,看哪方的發言能取得大家的共識。在課堂上正是要用這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爭論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這樣,課堂氣氛無疑是熱烈而活躍的。更重要是學生的思維活躍暢通,向廣度與深度發展,探索活動形成熱點與高潮。
四、讓學生自己去小結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自己小結,小結學得知識和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不僅能及時地反饋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促使學生的整體性發展。如在教學“小學的初步知識”時,課尾小結時教師說:“哪位同學能以‘我懂了……’為開頭小結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躍躍欲試,有的說:“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小數的讀法和寫法。”有的說:“我懂得了一個小數包括小數部分、小數點、整數部分。”有的說:“我懂得了小數與分數的關系。”……這樣的小結不僅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
課堂練習是檢驗教學效果、及時反饋教學信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一環。在設計練習時應注重有層次、有坡度。又因學生的認識水平、身心發展、學習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存在差異。因此在練習要求時也不作千人一面、統一的要求。
新課結束后,為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首先應設計基本題。這類題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操練,使學生形成基本技能,要求全班同學都掌握;其次是綜合題,綜合題在所學新知識的基礎上又加入了以往的基礎知識,既鞏固了新知識又復習了舊知識,要求中等以上學生掌握。
生活是學習數學的大課堂,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因而聯系實際,設計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根據周長和面積的內容,讓學生當一回小小設計師:老師買了一套住房,要進行裝修,有幾個問題想請你們幫忙解決,你們愿意嗎?學生一聽有幾個問題要請他們幫忙解決,學習熱情頓時高漲。
問題:
1.請算出每間房的室內面積各是多少平方米?這套住房共有多少平方米?
2.用邊長為5分米的大理石鋪地最少需多少塊?若每塊大理石售價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3.如果在客廳、餐廳的吊頂四周裝上石膏條,需要多少米?
這道題的設計,能使學生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把課堂知識拓展深化于生活實踐中,加深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最后在鞏固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開放題練習。開放題練習綜合強、知識容量大,更多的沒有固定答案,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富有挑戰性,給優秀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當學生完成基本題型后,中等生完成了綜合題后,教師鼓勵他們向更高題型去挑戰。由于開放性應用問題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學生常常找不到完全相同的結果,這種不同是由學生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造成的。正是這種差異的存在,為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開放性應用問題,為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提出解題策略,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實現數學的交流提供了比封閉性應用題更大的空間。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練習題的設計較好地體現了“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大眾化數學思想。這樣在練習設計和練習要求時留有余地,學困生也不會失去信心,學習優秀的學生不容易自我滿足、安于現狀。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思維狀態。開放性題型的討論更是形成了課堂教學的又一高潮。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注重讓學生主動地去質疑、去探究、去討論,參與到獲取新知的探究過程中并體驗學習的成功,這樣,學生的主體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
(作者單位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橫山小學)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