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關注兒童,構建高效課堂已成為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點,而發展兒童個性化的思維更是高效課堂的重中之重。通過和諧氛圍、因材施教、教學等待、多元評價四個方面可以來闡述如何培養兒童個性化思維,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兒童;個性化思維;高效;數學課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關注兒童、構建高效的課堂已經成為許多老師熱議的話題。
到底什么樣的課堂才是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學生在獨立自主的學習情境中積極主動地獲得基礎知識并形成基本的技能,實現教學的四維目標,收到最大的課堂教學效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著力培養兒童個性化的思維能力,盡最大可能增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明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展現自己的欲望,釋放他們最大的潛能。
因此,我們要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就必須發展他們個性化的思維,樹立起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和諧氛圍——個性化思維、高效課堂的成因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融入到學生中間去,做學生的知心人,與學生同歡同樂,共同享受求知的樂趣。在教學中應把發自內心的微笑帶進課堂,用親切和藹的目光面對全體學生,在課堂中自始至終表現出對學生信任和激勵的神態。
2.選用生活中的數學元素,貼近學生,創設輕松、快樂的情境
數學教學活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已有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生活作為數學的重要資源。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用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元素來創設輕松快樂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其學習動機。
二、因材施教——個性化思維、高效課堂的基礎
1.每節課的設計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發展情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尊重學生的人格,實行個性化教學。因此,我們在設計每節課的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發展情況,分層設計教學的目標和教學的問題等。備課中要關注學生的“普遍性”,更要研究學生的“特殊性”,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以保證絕大部分學生能完成課堂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
2.每一節練習設計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分層練習
練習是每一節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老師在設計每一節課的練習時,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獲,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并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的差異。我們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A級基礎題——基礎性練習,要求全班同學都能掌握;B級綜合題——發展性練習,為中等以上水平學生設計;C級探究題——創造性練習,這類題不要求每個學生都完成,可以鼓勵人人思考,有興趣的嘗試練習。
三、教學等待——個性化思維、高效課堂的動力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知識灌輸給學生。要求我們教者不能因為爭時間而扼殺了學生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而是要有極大的耐心去等待。
1.教學等待,讓學生充分地思考、自主地探索
新課程的課堂是具體的、動態生成的,它不是我們教者可以完全預設的,教師也不能牽著學生走進自己預定好的軌跡,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耐心地等待會讓學生的探究過程多姿多彩,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手段又不盡相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教學資源,為他們提供探索的時間,讓他們各抒己見、合作交流,充分引發思維碰撞。
2.教學等待,讓學生自我反思,張揚自己的個性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主動構建、自主構建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讓學生進行反思,從而達到個人對知識的理解,使他們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個性也得以張揚。
總之,構建高效課堂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的實踐模式。面對日新月異的課程改革,我們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高、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以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為己任,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維,使學生得到全面、和諧、健康、持續的發展,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
(作者單位 江蘇省建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