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程實施素質教育,整體設計教學目標,突出學生主體,采用靈活多變的活動途徑,注重過程評價,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針對我國小學英語課堂存在著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輕口語技能的訓練;重課堂表面的浮華,輕語言能力的培養,阻礙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養成等一些問題,要求我們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實施有效教學。
關鍵詞:興趣;情境;活動;生活化
當前,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耗時較多,收效較小”的局面,教師應努力改變這種現狀,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架設感情橋梁;寬容學生的過失,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用真誠拉近距離,增加師生信任;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精心設計課堂活動,讓學生輕松學習英語等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教學,形成師生之間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用和諧高效的火花點亮英語課堂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借助實物與圖片,使英語教學更具有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用實物或圖片教學單詞是學生最容易接受,記憶最深,保持最久的方法。它把單詞的發音、拼寫與實物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記憶。采用簡筆畫教學生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學習不枯燥,有興趣。
牛津小學英語各冊課本中的詞匯大部分是表示事物名稱的名詞,教學時運用實物,如:What’s this?It’s a book/a pen/a door.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紛紛拿出自己的學具進行問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口語得到充分訓練,不但學習了知識,訓練了語音、語調,而且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初學者能用英語說出這些事物時感到高興與自豪,并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如:從家中帶來相關物件用于課堂交流;課后自己動手繪畫或制作相關物件用于課堂展示;課堂上運用簡筆畫描繪故事,使故事情節幽默、吸引人等等。
二、創設真實情境,激發真情實感
情感總是與情景相伴隨的,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進行真情實感的表達是每一位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功之一。在元旦的前一天,我插入教學“Happy New Year!”在學生觀看了錄像后,我戴上Miss White 的頭飾說:“Today is New Year’s Day.I’m Miss White,I’m happy!”接著,我引導學生互相祝賀:“Hi!I’m... Happy New Year!”“Good morning!I’m... Happy New Year!”“Good afternoon!I’m...Happy New Year!”……瞧,他們說得多開心,有些學生還模擬了電話問候。在愉悅的情景中表達,學生產生了真實情感,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三、運用多媒體,加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多媒體充分運用了現代科學技術,具有較大的教學優勢,如突破了教育信息傳播的“時”“空”界限,使信息傳送的范圍更廣、速度更快、地域更遠,人的各種感覺得到延伸,教學視野不斷擴展,教學時間相對縮短。在傳統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講解知識點、板書占用的時間太多,學生參與語言實踐的機會少,因而教學效率低。而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快課堂節奏,增加課堂信息容量,加大語言輸入量,盡量為每位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在教學時,我把重點、難點、課文、圖片、四會詞句、游戲、課文朗讀、歌曲、練習題、板書要點等都設計編制成課件,任意調用、重現,大大節省了講解和板書的時間,為新材料的操練鞏固“騰出了時間”。教師可以精講多練,加快課堂節奏,教學程序環環相扣,這樣就加大了課堂訓練的密度,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四、課堂教學應注意生活化
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胖瘦、愛好、性格等許多方面。我們老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表達。如“My name is...”“I’m from China.”“I am twel-ve.”“I am active.”“I have short black hair and big black eyes.”“I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等。另外,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還會見到或碰到很多與英語有關的,如停車的標志P;KFC(肯德基);CCTV(中國中央電視臺)等。此外,由于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英語知識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的品牌英語,如快克(感冒藥)Quick,波導(手機)Bird,藍貓Blue cat……這些品牌英語會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施有效教學是完成小學英語教學目標,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廣大小學英語教師要通過有趣、有用、有效的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給學生創設活潑、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提高課堂的實效性,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有效的英語課堂,使學生快樂的同時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都區義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