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第一線,常常耳聞目睹許多教育教學案例,細細品味,往往余味無窮,深切感受到教書育人實在是一項深入理論的事業。走進學生,你會發現學生的心靈世界如此豐富細膩,如此詩情滿懷,甚至如此充滿哲意。那是一片滿是清新、滿是朝氣的綠洲,懂得呵護、欣賞這份蓬蓬勃勃的生命之綠,并努力地使它更為郁郁蔥蔥,那么,教師的心靈也會因此慰藉、充實和富有。
有這么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在畫完了海面上的輪船,海中的游魚之后,將海水全部涂成了紅色,老師略一遲疑,忍不住問:大家都知道海水是藍色的,你為什么偏偏把它涂成紅色?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現在很多人都不保護環境,船上也有很多人往海里隨便扔垃圾,海水生氣極了,它心中在冒火。老師愣住了,也震驚了:這片“紅海”不是一個幼兒“信手拈來”之作,更不是他缺乏常識而作的錯誤判斷,在學生的眼中、心中,大海是千真萬確有生命、有感情的,它會發怒、會冒火……
曾有一位媽媽常帶孩子去逛商場,可孩子每次吵著要回家,媽媽有些不明白,這么多琳瑯滿目的商品,為什么不能引起他的興趣呢?可她有一次蹲下身子系鞋帶時,才豁然發現,以孩子眼光看商場,眼中看到的是來來往往的大腿。蹲下身子,你才會發現孩子眼中的世界,你才會走進孩子的心靈。孩子們正以自己的體驗感受著這片藍天、這片土地。
其實,我們小時候又何嘗沒有這樣的行為,我們也曾讓小雞游泳,讓小鴨爬樹。愛迪生小時候也曾孵過小雞。善待學生的每一個行為,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夢想,尊重學生獲得知識的手段,讓學生主動發展,獲得經驗,或許正是這些幼稚的故事讓他們成為科學家。
那么,教師的角色到底該定位在哪兒?我覺得教師不僅是教學的組織者,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放飛學生心靈的使者。放飛學生的心靈,首先得蹲下身來,真心實意地傾聽學生,就像上述的那位老師,能常常問一句:你是怎么想的?能跟老師說說嗎?傾聽使她步入學生的心靈,領略到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但是,光傾聽還不夠,當你既能蹲下身子,樂于傾聽,又能站起身來,放眼遠方,引領學生時,你能感受到的就是更大的快樂!
為人師是幸福的,為人師又是非常不易的。做放飛心靈的使者,師者自身的人文情懷、精神世界就該如容納百川的江海,當一個個學生猶如一股股涓涓細流,歡快地朝你流來,你不能無視其鮮活。因為那是一種涌動著生命的細流,你唯有用慧眼、用愛心、用睿智和他們一起向前奔涌,你的生命才會隨之奔騰不息……
(作者單位 淮安市天津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