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信陽的一名普通茶友,本人曾在福建呆過幾年,因此對閩茶有種特殊的感情。一直在關注貴刊對“閩茶中國行”活動的報道,上海、臺灣等站的活動都很精彩。很高興此次“閩茶中國行”活動能走進我們中原,來到河南信陽,讓中原的民眾能有機會全面地了解閩茶。此次有幸參加了信陽站的活動,各家著名茶企的明星產品展示、豐富的茶類品鑒、精彩紛呈的功夫茶藝表演等都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體驗,留下了寶貴的記憶。相信“閩茶中國行”的活動一定會越辦越順,并為閩茶帶來新的跨越。
信陽王女士
編輯部回復: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福建作為中國茶產業發展飛速的產茶大省,無論是在茶葉品種的推陳出新還是在茶葉企業的營銷推廣等方面都走在中國茶業的前列。隨著我國茶葉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南方茶企向北方拓展市場,這對北方城市的荼產業發展無疑是重要的機遇。河南地處中原,消費市場廣、發展潛力大,是茶業轉移的最佳承接區。而此次“閩茶中國行”活動正是聯合了眾多閩豫兩省的茶界人士,共同探討當今中國荼業的合作大計,并圍繞茶產業發展開展系列合作,攜手開拓閩茶朝更廣闊的市場推進,為南北荼產業發展帶來合作共贏的局面。
閱讀了貴刊64期對茶百戲的報道,甚覺新鮮,沒想到在茶的世界里競有如此具備觀賞性的茶道,不禁讓人感慨我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如此精彩的茶道并未得到很好的傳承和推廣,不得不說是件讓人遺憾的事情。相信茶的世界里肯定還有許多優良的文化沒有得到有力的傳播,希望《海峽茶道》雜志能在這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讓更多的茶文化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播,并祝貴刊越辦越好。
武夷山張先生
編輯部回復:感謝您的來信與祝福。近些年,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茶百戲開始憑借其稀缺性和獨特性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今,國內許多茶界中人開始努力依靠有限的文獻和國際茶文化的交流慢慢恢復茶百戲,讓曾一度退出中國歷史舞臺的分茶文化重返中國舞臺。這是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茶百戲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恢復其應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