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經》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部茶科學著作。但世界許多地方的人并不了解陸羽。日本“3·11”的9級地震海嘯帶來的核輻射危機,又一次提到了既善于吸收又能降低核輻射影響的綠茶。
茶承載的文化內涵探究不盡,茶科學與茶產業與人們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兩年來我先后去了印度、尼泊爾、柬埔寨、越南和寶島臺灣探茶訪茶喝茶。對比之下,覺得還是中國把茶與文化、生活發揮到了極致。茶文化活動的復蘇,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復蘇。日本通過茶展示著一種上層的生活規則與宗教化的儀式,覺得他們似乎生活在地球兩極或人的雙重性格的表現,遠離了平民百姓,喝茶和不喝茶時的表現不一樣。但他們對茶的綜合利用和茶產業有很大的成就值得學習;韓國把茶作為村鎮群體交流的紐帶,經常舉行茶禮活動作為提高國民素質的手段。但據我多次去韓國的觀察了解,雖然基于他們的民族意識努力想擺脫日本茶道的影響,卻依然覺得日韓兩國茶的文化生活就像一個人和他的影子彼此難以分開。去年,美國的攝影家馬修為大型畫冊《茶魂》和在世界巡展世界的茶,他到過中國許多的茶區和接觸到許多的茶人,對中、日、韓的茶產量、茶生活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對陸羽《茶經》也看了不少解讀的書籍。在和我有多次長時間的交談中他說:“日本、韓國的茶生活都源自中國,但日本走偏了,中國目前走亂了。我在中國許多城市找不到一家能真正反映中國文化的茶館。比較而言,韓國的茶館算是保留中國文化最好的。臺灣我還沒有去,不知那里怎么樣?!笨戳怂囊恍┳髌肥刮艺饎?,為了拍好一張哈尼族老媽媽采茶的照片,他就花了3個小時。一個美國人能以相機反映東方茶的思想靈魂,這是多么不容易啊!有一次,他用3架相機同時“給我拍了同一姿態共178張照片,最終只選了1張。那種刻苦認真的精神都是為了一個茶字。這又使我想到陸羽《茶經》的另一種文化影響,就是雖然不同國度、民族對世界的看法不一樣,但通過對茶表達的和平愿望與生命的綠色是完全一致的。
印度的茶制作遠沒有中國茶的分類精細與講究,除了加工不同外,還要適應當地人民要加糖和奶的口味。在恒河邊祈求超度亡靈的人和講經人的面前,往往就是鮮花水果和一罐茶水;山洞中的修行者會邀請你進去喝一杯用紫銅碗盛著的茶,那只是煮了茶葉的水,沒有潔凈多樣的茶具,也談不上有什么茶的品種。尼泊爾不產茶,如果沒有西藏運進的中國茶和印度生產的茶,他們就不會有茶的生活。他們茶館的招牌也寫的是咖啡館。大概他們僅僅是把茶和咖啡作為一種飲料,并不牽扯到文化方面的事。
本來我以為到束埔寨和越南一定會有好的茶喝,其實他們受殖民的長期影響,早晨喝咖啡,吃法式面包就像中國人早晨吃大餅油條一樣普遍。商店中賣的茶品種極少,咖啡的品牌倒很多。束越兩國喝茶的多半是老年人,我在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有“東方巴黎”之稱)與喝茶的華僑老人聊天,問他為什么喝茶?他說:“那當然啦,喝茶的人才是中國人嘛。今天的年輕人等他們老了也一定會喝茶的?!边@話令人感動。老人說的是全世界的華僑,因為喝茶是中國人的一種標志。我又問他,中國有位茶圣寫過一本《茶經》,你知道嗎?他回答我的是一臉茫然。這讓我的感動又降為失落。我們不能怪這位老人,看來似乎是家喻戶曉的知識,卻還有很大的群體不知道中國唐代出現的陸羽。反思一下我們介紹陸羽和弘揚茶的文化工作上是復雜化了還是簡單化了呢?
2009年,韓國KBS電視派記者來訪問我(當時正值普洱茶的宣傳、價位高潮回落時期),他們的一個問題是:“你認為在炒了普洱茶之后中國還將炒什么茶?”炒作普洱茶并不是國家的行為,這讓我無言以答。他又問:“當前你覺得中國的茶市場情況怎么樣?”我不假思索地只回答一個字:“亂?!逼贩N、價格,宣傳上各打旗號,各編歷史傳說,甚至為強調一地的經濟利益去編制陸羽的影視片。更可悲的是,一些知名茶學者、記者也被利用或被歪曲來為某一種茶搖旗吶喊,全然不顧歷史起碼的常識在誤導消費者;其二,某些茶的文化團體存在的機關冗員化、思想停滯化、活動形式化,滿足一時的效應,相反對基層的排憂解困實事卻做得很少;其三,把對陸羽思想的研究商業化、復雜化,變化出許多名目,例如請和尚參與就說是禪茶;放置孔子、老子的塑像就是孔子茶道和道家茶道、陰陽五行茶道,還推出了與茶結合的香道、石道等等。試問,今日有多少人玩得起能把上萬元的沉香木、檀香木、崖柏木的木條木屑化成一陣輕煙得到片刻享受?
茶的文化生活在目前需要發展提高,極少數人向奢侈的方向演化我也不持反對態度。但不能忽略和忘記的是對照陸羽的精行、儉樸、崇尚人際問的道德關系,要想到社會上還有許多喝不上一口好茶的人和《人民日報》載文指出的8類不幸福的群體、1.5億在貧困線上掙扎生活著的人們。從事茶事的人們,千萬不要或少做背離陸羽事茶的思想德操,不要把中華的茶文化發展之路也走偏了。茶就是天地間的精靈,每片茶葉都與人一樣有自身的價值,我們應該尊重茶、愛惜茶,還要讓大家體現陸羽思想喝平民的茶。讓大家通過茶的文化生活,達到物質、精神、情感三者都充裕自由的、真正的飲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