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里看到,兩個華人行色匆匆,在香港機場轉機,準備飛往四川成都。他們每人手里提著一個冷凍箱,里面裝著成都華西醫科大學兩名白血病患者的救命仙液一兩位臺灣骨髓捐贈者所慷慨贈予的新生命。報導說,這兩名患者,一位是年僅18歲的女學生,另一位是30多歲的男子。這是臺灣濟慈捐給大陸病患的第131份和第132份骨髓。而一次找到兩份相配的骨髓,在人口基數不大的臺灣,堪稱奇跡,說是佛祖保佑,也不為過。
這樣溫馨的新聞,讓我感動而無言。身為大陸人士,我衷心希望,我的骨髓,也能拯救一位臺灣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中國大陸有近13億人口,中國理應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骨髓庫。我甚至主張,人類社會應盡早建立全球性的骨髓數據庫,每個健康的人,不管他是哪國的公民,在成年后都應該接受骨髓化驗,以備隨時捐獻。那時候,白血病就不再是聞之色變的絕癥了。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人類是自己的救星。抽取一點點骨髓,無損捐贈者的健康,獲得新生的,卻是一條生命。在我看來,人能夠以自己的器官、血液、骨髓拯救他人,這里面甚至可以說蘊涵著神的意旨和造物主的慈悲。設想一下,如果人類的唾沫有毒,人類將無法接吻;如果人類的精液有毒,人類將無法做愛;如果人類的血液有毒,人類將無法輸液;如果人類的骨髓有毒,人類將無法換髓……幸好幸好,總體而言,人類的這些體液,都是健康的、有益的(如唾液在中國傳統醫學里就被視為“津”,是生命的元素之一),至少是無害的。從哲學的、甚至神學的角度思考這個現象,我對人類的未來就充滿了信心——人類甚至在生物學與生理學的層面上,也是親近而相融的。盡管在現實世界上,還充滿了仇恨,但即使在耶路薩冷,一個巴勒斯坦人的血液,也完全可以輸入一名以色列人的血管里,反之亦然。造物主以這種方式把全體人類歸入一個大家庭,這是我一個在不信神、不敬神的國家長大的人,關于“神跡”與“神昭”的一點聯想。
這個世界上還有饑餓存在。在許多國家糧食大量過剩的情況下,有的國家卻有饑民餓死,這是全體人類的恥辱和不義,而這種曾經降臨華夏大地的悲劇,至今還在某些國家重演,這是我深感悲憤的事情。同樣,在許多健康人的骨髓和血液里,蘊藏著我們的同類新生的希望。只要捐出一點點,就可以達到佛家所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的境界。而目前,這種捐贈,還沒有變成人類文明的一種普遍和必然,一種蕓蕓眾生的日常習慣。而這,也是令人羞愧的事情。
幸好,臺灣還有一個慈善機構,名叫濟慈。它在方寸之地的臺灣征集骨髓,然后匆匆護送到地廣人稠的大陸。骨髓,從一個中國人的體內被抽出,穿過半個世紀的仇恨、敵對、隔絕,飛越祥云未降、戰云未除的海峽,注入另一個中國人的體內。
我在此深深地祝福這種大善的施者和受者。我們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將骨髓、血液、腦漿,噴濺在互相殘殺的戰場上,已經太多、太久了!Nomore!Neveraga’in!(再也不要了,決不這樣了!)我厭惡對這些生命之液的無謂的潑灑。我默默地祈禱:讓我們交換血液和骨髓,濟世、活人、太平天下——畢竟,兩千年前的中國賢哲就曾說過:“四海之內皆兄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