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和《愛蓮說》因為內容精短、思想意蘊深厚、表現手法多樣、寫作手法獨特而備受出題老師的青睞,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每年都有考題。這兩篇短文的考查題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名句填空
此種題型一般主要出現在積累部分題目中,主要以兩種方式出現:單純的填寫上句或下句,理解性的填空。其中又主要是以后一種方式為主。例如2011年貴州銅仁、遵義,湖南邵陽等地的中考語文試題都出現了此類題型。
二、文言文閱讀題
1.解釋詞語,翻譯句子。此題在考試中為必考題,“蕃、植、鮮、鴻儒、德馨、勞”等字詞,“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等句子在歷年的中考中出現頻率非常高。例如2008年福建廈門中考語文試題要求解釋“鴻儒”和“勞形”,2010年湖南長沙中考語文試題要求翻譯“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2.理解性題目。這類題型出題的方式多樣,填空、選擇、簡答等,但主題不變,即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課文,如思想內容、修辭手法、語言、寫作方法等。例如2006年湖北襄樊中考語文試題:“許多同學喜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因為這兩句寫出了蓮的高潔、質樸,比喻君子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你還喜歡本文中描寫蓮的哪些語句?為什么?”對此題的解答,我們抓住其中的一點來談即可。3.開放拓展性題。此類題主要考查對課文的綜合運用能力,例如2006年湖北襄樊中考語文試題:“某市在確定市花的活動中,居于民意調查前三名的是蘭花、梅花、桂花。如果讓你從這三種花中選擇一種,你贊成哪種花?并談談理由。”我們只要理解了課文蓮的象征意義,舉一反三,就從象征這一角度,抓住蘭花、梅花、桂花的精神品質,問題就迎刃而解了。4.比較閱讀。有時,考題并不只是以單一的一篇短文出現,而是從課內或課外摘選另外一篇進行對比閱讀。一般來說,這兩篇短文在內容和寫法上都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2011年湖北襄陽中考語文試題就把《陋室銘》和《愛蓮說》兩篇短文并在一起考,2008年福建廈門市中考語文試題也曾把《陋室銘》和王肅的《孔子家語》合在一起進行考查。